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上颌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上颌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以及口腔外科诊治的行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患者共53例种植体,根据文献报道的纳入标准,分为三组,可进行上颌底提升术的伴上颌囊肿者为囊肿组共17例,可进行上颌底提升术的伴有慢性上颌窦炎者为炎症组共15例,上颌内无明显炎症或囊肿者为正常对照组共21例。术前记录上颌黏膜厚度,上颌底剩余牙槽骨高度(RBH),术中记录有无上颌黏膜撕裂、破裂。术后7 d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在修复后12个月记录分析上颌内成骨高度(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BH)、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BL)、上颌囊肿变化或上颌黏膜增厚情况。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术后急性感染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中Fisher精确检验,三组间的上颌黏膜厚度、上颌内成骨、边缘骨吸收等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术前、术后囊肿直径和上颌黏膜厚度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三组病例术中均未出现上颌黏膜撕裂。囊肿组2例、炎症组3例、对照组1例出现术后急性上颌窦炎,三组间急性炎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049,P = 0.352)。三组病例均无术后上颌积血、积液等情况。修复后12个月,囊肿组SBG为(8.09 ± 1.20)mm,炎症组SBG为(7.17 ± 1.18)mm,对照组SBG为(7.36 ± 1.41)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09,P = 0.100);囊肿组ABH为(1.94 ± 1.34)mm,炎症组ABH为(1.40 ± 1.12)mm,对照组ABH为(2.10 ± 1.30)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382,P = 0.261);囊肿组MBL为(0.53 ± 0.70)mm,炎症组MBL为(0.47 ± 0.92)mm,对照组MBL为(0.48 ± 0.67)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118,P = 0.889)。囊肿组术后囊肿直径[(2.35 ± 3.51)mm]较术前的囊肿直径[(8.41 ± 3.04)mm]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16,P<0.001)。炎症组术后黏膜厚度[(6.27 ± 2.15)mm]较术前厚度[(5.27 ± 1.58)mm]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62,P = 0.023)。结论伴上颌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上颌窦 囊肿 上颌窦炎 牙种植 即刻
  • 简介:摘要种植义齿是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有效修复方法。在上颌后牙区,严重的牙周炎或根尖周炎可造成较大范围的骨质破坏,患牙拔除后还可导致上颌的不断气化,造成剩余牙槽嵴骨量不足。上颌底提升术是增加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的常规治疗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扩大种植修复的适应证,其术后的成骨效果关系到种植义齿的长期预后。临床中不同病例术后的实际成骨效果不同,研究表明上颌的解剖及病理因素、手术术式及是否植骨、种植体突入上颌的高度、种植体植入时机、骨移植物的选择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均可能影响术后成骨效果。本文就上颌底提升术后内成骨效果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种植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窦 骨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原位植入并上颌内提升同期种植治疗上颌后牙缺失的短、中期预后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接诊的8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干预处理,研究组(41例)予以原位植入并上颌内提升同期种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原位植入并上颌内提升同期种植治疗方案可减轻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疼痛感,提高预后,值得优选。

  • 标签: 上颌后牙缺失 原位植入 上颌窦内提升术 同期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侵犯眼眶的中晚期上颌癌保留眶内容物的眶底修补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行外科治疗的33例侵犯眼眶的T3/T4期上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2~80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变侵袭范围、术前及术中病理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采用上颌骨全切术、上颌骨扩大切除术、上颌骨高位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均伴Medpor眶底修补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探讨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9例,腺样囊性癌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5例,上颌肌上皮癌1例。眶底修补后患者眶内容物、眼球眼位、视力等功能均保留完好。随访3~8年,随访3年时共6例患者复发,治疗无效死亡,患者生存率81.8%(27/33)。结论肿瘤切除+Medpor眶底修补术可以很好地保留患者眶内容物、眼球眼位、视力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上颌窦肿瘤 眼眶 Medpor 眶底修补术
  • 简介:摘要鼻窦胆脂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介绍了1例上颌胆脂瘤病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并介绍了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的治疗效果及经验。发现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胆脂瘤优势明显,可最大程度地暴露上颌腔,便于手术操作,彻底清除病变,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纤内镜观察侧壁开窗上颌底提升术中黏骨膜的状态,为临床医师对于上颌黏骨膜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瑞城口腔医院种植外科行侧壁开窗上颌底提升术的66例患者(72侧上颌),其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龄(56.2±11.5)岁(26~80岁)。术中使用光纤内镜对上颌黏骨膜的状态进行观察并分类。结果本组72侧上颌术中黏骨膜状态可分为以下4类,①Ⅰ类,占25%(18/72),骨膜完整,黏骨膜无损伤;②Ⅱ类,占39%(28/72),骨膜损伤,固有层未暴露;③Ⅲ类,占6%(4/72),骨膜破裂,固有层和上皮层暴露;④Ⅳ类,占31%(22/72),黏骨膜穿孔,骨膜层、固有层和上皮层均破裂。结论侧壁开窗上颌底提升术中上颌黏骨膜的状态可分为4类,对Ⅱ类及Ⅲ类黏骨膜状态应加以保护,避免发展为黏骨膜穿孔而产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光纤内镜作为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术者对上颌底黏骨膜状态的把控,辅助黏骨膜剥离。

  • 标签: 上颌窦 上颌窦底提升 侧壁开窗 骨膜 黏骨膜 光纤内镜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 DSA 导引“弯针”技术穿刺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 于 我院 就诊的 40 例 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者 DSA 导引“弯针”技术穿刺圆孔射频治疗,分析 患者 手术前后疼痛程度, 并于 术后随访患者 病情, 分析患者 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 100%,手术操作均一次性成功。患者术前 VAS评分为( 7.13±1.52)分; 术后1周 VAS评分为 0分。术后 6月以及 1年所有患者均疼痛复发 ,术前、 后疼痛患者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三叉神经上颌支分布区面部麻木感发生率为100%, 颜面部肿胀发生率为 35% ,均在术后 1周内消失。 术后未有 角膜感觉神经功能损伤、 咀嚼肌功能受损情况 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DSA “弯针”技术 穿刺圆孔射频 上颌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鼻 -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行内镜鼻窦术后上颌口黏膜恢复过程。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鼻 -鼻窦炎并发鼻息肉且行内镜鼻窦术患者共 105例 (123侧 ),采用手术钳在患者术前 2-4周与术后 4-6周、 12-14周时在其上颌同一位置取粘膜组织,观察并分析粘膜组织变化。结果:患者术前 2-4周与术后 4-6周、 12-14周的内镜检查发现息肉、粘稠涕现象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2-14周与术前 2-4周,术后 4-6周发现口阻塞、粘连现象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2-14周大部分粘膜组织恢复正常结构与功能。结论:慢性鼻 -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行内镜鼻窦术后大约 12-14周时间恢复较好,部分病变组织无法再次恢复。

  • 标签: 慢性鼻 -鼻窦炎 内镜鼻窦术 上颌窦口黏膜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并评估一种乙状后入路开颅过程中快速准确定位横乙状连接处(TSSJ)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至10月经乙状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静脉减影,结合后处理明确横乙状交界处在颅骨上的投影,术中在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随即扩大骨窗显露;对照组(31例)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星点"钻孔开颅。评价2组开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长度、开颅时间、骨窗大小短于或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8±0.5)cm比(8.0±1.5)cm、(37±8)min比(45±15)min、(8.7±1.2)cm2比(10.2±2.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开关颅出血量、静脉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颈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3%比38.71%;P=0.04)、切口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6±1)d比(9±2)d;P=0.01]。结论使用乙状后开颅方法,"关键孔"中心应位于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较传统的以"星点"为标志开颅方法,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疼痛缓解时间。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桥小脑角区 开颅 乙状窦后 骨性标识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上颌扩弓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预防或缓解患者在上颌扩弓治疗期间的疼痛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有关扩弓治疗引起疼痛的产生机制、特点、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的进展,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疼痛 上颌扩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肾内水肿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传统静脉穿刺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接受改良静脉穿刺法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静脉穿刺操作时间及一次性穿刺率、疼痛程度、穿刺过程中的舒适度主观感受,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针脱落、渗液、血肿、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而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的异物感、活动度、恐惧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渗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针脱落、血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方法更适合肾内水肿患者治疗需求,操作更安全,有利于保护血管,降低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提高其舒适性。

  • 标签: 肾内水肿 静脉穿刺 不良事件 舒适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骶尾部藏毛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藏毛切除+袋形缝合术,15例行藏毛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结果18例行藏毛切除+袋形缝合术经一次手术治愈。15例行藏毛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均痊愈,其中5例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或坏死延迟愈合,均经常规换药引流后愈合。藏毛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愈合时间较藏毛切除+袋形缝合术短[(19±7) d比(37±12) d,t=6.556, P<0.01]。袋形缝合术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5.6%,Limberg皮瓣转移术组术后无1例复发,2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毛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藏毛切除+袋形缝合术均可有效治疗藏毛,对于复杂性和复发病例尽可能选择皮瓣转移技术。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窥镜术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式和术后抗击真菌药品的使用和疗效关联。方法:选取 34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开展 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与 B组, A组患者在冲洗腔中应用生理盐水,而 B组则应用氟康挫,同时服用酮康唑 7天。 结果:全体病人均恢复,没有并发症,术后两组病理的愈合时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径路鼻内腔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效果显著,手术后不用联用其他真菌药品。

  • 标签: 鼻内窥镜术医疗 霉菌性 鼻窦炎 生理盐水 酮康唑
  • 简介:摘要间叶软骨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现报道1例上颌骨间叶软骨肉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蝶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水平。方法收集并回顾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病理确诊的5例蝶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结果5例患者中,1例以头痛首诊于神经内科,2例以眶周胀痛首诊于眼科,2例以嗅觉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咽异物感等鼻部症状首诊于耳鼻喉科。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头颈部手术外伤史,均行鼻窦CT和增强MRI检查,怀疑恶性者行ECT检查,明确无远处转移病灶和手术禁忌,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下行蝶开放术,其中3例辅助影像导航系统。术后病理回报1例脊索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浆细胞瘤,1例低分化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局灶恶变。脊索瘤、腺样囊性癌、低分化癌及内翻性乳头状瘤局灶恶变术后转入肿瘤科行放化疗,浆细胞瘤单纯手术,因个人原因未进一步治疗,术后随访16~50个月,随访截止于2018年10月1日,低分化癌患者随访12个月出现肝转移死亡,其余4例均生活良好,继续随访中。结论蝶原发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就诊时很多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作用,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蝶窦肿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