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3月19日,攀枝花市东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10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确认这是一起溶血弧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食品卫生 卫生监督
  • 简介:溶血弧菌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自五十年代日本首次发现此菌以来,该菌已引起各国学者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甚多,尤其是对其耐盐性及是否分解蔗糖产酸等生物学特性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普遍认为蔗糖与耐盐性不能作为区分该菌与溶藻性弧菌的绝对指标。若仅根据蔗糖阴性挑选可疑菌落,则将漏掉蔗糖阳性的溶血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溶藻性弧菌 可疑菌落 五十年代 增菌 研究成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分型的方式来对溶血弧菌流行优势型、溯源、亲缘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给感染源追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此次收集了食品来源VP607株,病人和食物中毒VP480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采取了PFGE基因分析和ERIC基因分析,对感染源追踪,了解其溯源和亲缘关系等情况。结果来自食品来源的607株菌株共分成了10个血清群,有30株无法进行分型,分型率是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来自病人和食物中毒的480株菌株分成了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海产品VP分成了PFGE型29个,病人和食物中毒菌株PFGE型为12个。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采取不同的分型方式来进行VP分型有不同的结果,各自的分型都有其特点,基因分型是具有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高分辨率的分型方式,临床中对溶血弧菌溯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针对性用药治疗。

  • 标签: 血清学分型 PFGE分型 ERIC分型
  • 简介:为了检验改进方法的实用性、重复性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先后采取不同海鱼样品严格按照改良方法步骤进行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用体表涂抹法,先后从市场采取带鱼样品33份、偏口鱼12份、鲃鱼8份、香支鱼5份、快鱼5份。1.2方法重复性检验:从分离鉴定出的溶血弧菌中随机抽取30株,用改进方法进行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改良方法 方法重复性 涂抹法 阳性菌株 毒力
  • 简介:摘要2015年10月7日,涟源市蓝田街道办事处日升村发生一起农家丧宴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1事件,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呕吐、头晕、头痛、发热为主。涟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立即出动应急机动队进行调查处置。经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和实验室检验,判定为一起由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致病菌暴发疫情。报告如下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调查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嘉兴市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63株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携带以及ERIC-PCR分型研究。结果食物分离株tdh和trh均为阴性,患者分离株大部分为tdh阳性trh阴性;血清型和ERIC-PCR型别,食物分离株分布较为分散,而患者分离株70%的血清型为O3:K6和80%的ERIC-PCR型别为1型。结论食物分离株和患者分离株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不同,血清型和ERIC-PCR型别,食物分离株较为分散而患者分离株较为集中。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 分子分型
  • 简介:本文报告1988年从苏联进口鳕鱼中首次检出溶血弧菌两株。作者按着卫生部制定的海产品微生物学与溶血弧菌检验规程,采集进口鳕鱼样本,经进行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生化鉴定、0/129抑制试验、G+Cmol%测定及动物试验后,鉴定为副溶血弧菌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溶藻性弧菌
  • 简介:1992年7月3日,我市白云区某村居民在某海鲜舫集体进餐后出现吐泻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为一起由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用肛拭子抽检现症病人粪便12份。2.抽检海鲜舫尚存食品、半成品;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流行病学调查 现症病人 肛拭子 寿鱼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增菌法和摇床培养增菌法对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的增菌效果。方法采用测量吸光度值和菌落计数检测Vp数量,直接分离法和PCR法测定方法灵敏度。结果普通培养增菌法可使菌量在3h增加200倍,摇床培养法可增加2000倍。1.3×102cfu/ml的Vp在普通增菌3h后可直接分离培养,3.8×101cfu/ml培养3h后可用PCR法检出;5×101cfu/ml的Vp在摇床增菌3h后可直接分离培养,2.5×100cfu/ml增菌3h后可用PCR法检出。结论摇床培养在短时间内快速增菌效果比普通增菌法好。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摇床培养 增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一起溶血弧茵食物中毒原因的调查分析,提出防止食物中毒的建议,即在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控制凉菜的制作时间、储存温度,在餐饮业推广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HACCP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管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广州市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中毒诊断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7年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和中毒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VP食物中毒有逐年上升趋势;共发生97起,中毒人数2201人,无死亡病例,VP中毒起数和人数分别占同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35.66%和35.51%,罹患率为18.40%;高发时间是第二、三季度(5—10月份);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生熟交叉污染;熟肉制品、水产品为主要中毒食物;潜伏期为7~23h(平均15h),腹部阵发性绞痛为首发症状,继发腹泻、呕吐,小部分中毒者有轻中度发热;菌株血清分型以O3∶K6为主(占66.67%)。结论VP是广州市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必要完善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的监测。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特征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食物中毒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及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染菌率的调查提供手段。方法通过分析,最终选择tlh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Genebank进行中查找多条TLH基因序列,并利用DNAssi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选取相对保守区段,用BeaconDesigner软件自行设计引物和TaqManTM探针,并利用核酸提取试剂盒煮沸法制备基因组DNA,通过对TaqManTM实时荧光PCR缓冲液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溶血弧菌的TaqManTM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选取的tlh基因同源性达到98.9%以上(13/1234),同源性好。通过对各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到溶血弧菌TaqManTM实时荧光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溶血弧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结论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且检测周期短,能提高溶血弧菌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性。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TaqManTM探针 实时荧光PCR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输入性腹泻发病原因,为今后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x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为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病例。结论境外食用带菌海产品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 标签: 口岸 副溶血性弧菌 感染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溶血弧菌检验》(GB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5-2012)等相关标准对72份样本进行溶血弧菌检测。结果就诊的61例患者中,按病例定义认定为疑似病例者10人,可能病例10人,确诊病例25人,排除16人,主要症状为发热17.8%(8/45);腹痛91.1%(41/45);腹泻100%(45/45),腹泻次数最多11次/日;恶心46.7%(21/45);呕吐60.0%(27/45),头痛15.6%(7/45);头晕15.6%(7/45)。无危重症病例,所有现患病例经补液、抗菌和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现已全部出院。结论依据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认定本次事件为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由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检验室检测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结果从患者的肛拭子、厨房的涂抹拭子(刀、砧板、胶篓)检出生物学特性一致的溶血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系食用由溶血弧菌污染食物导致的事故。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94年6月26日下午6时,青浦县朱家角镇盛家埭村徐某因乔迁新居,在珠溪园餐厅承办酒席。当晚11是30分后在参加宴席的102人中陆续发生44人食物中毒,其中留院观察40人,住院治疗1人,罹患率为43.13%。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溶血弧菌所致。

  • 标签: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孤菌 人中 罹患率 留院观察 新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实验室溶血弧菌能力验证结果。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溶血弧菌检验》对农贸市场的10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a1、a2、a4、a7、a8、a10、均未检出溶血弧菌;a3、a5、a6、a9、标准菌种均检出溶血弧菌。结论借助此次检测能力验证,能够促进本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水平的提升,对证实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 实验室 副溶血性弧菌 能力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