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7月我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照阶段),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2月急诊科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观察阶段)。比较观察阶段与对照阶段的护理管理效果、患者的急救指标、急救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阶段的人员管理、分诊及绿色通道管理、仪器设备药品管理、消毒隔离、重症患者管理、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文件书写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患者的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应用药物的时间、血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气道管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成功率为 97.56%,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 89.61%( P< 0.05);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75%,对照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4.49%,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护理满意度为 96.34%,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 85.71%( 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时效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研究组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参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研究在的抢救成功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44例(81.4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7例(12.96%),研究组的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逻辑能力提升有很大影响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至关重要。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小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计算、思维、抽象、逻辑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全面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数学结构化学习方法。利用结构化教学法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变更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文章主要是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分析出发,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数学知识整合教学法、数字化教学法等完善结构化教学方式,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在结构化研讨方案中,一共有三个环节:研讨前、研讨中、研讨后。具体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讨的效果。本文就是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对结构化研讨流程进行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