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高频电刀结合排龈线修复老年人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龈下楔状缺损的患者50例,共211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10颗纳入实验组,101颗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应用3MFiltekZ250复合树脂常规填充,实验组在高频电刀切龈后,应用排龈线进行排龈,再利用3MFiltekZ250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随访2年,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评定系统(USPHS)临床直接评定标准评价,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色泽协调性、继发龋、牙龈炎症和牙髓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疗效(90.3%vs.75.3%)、固位效果(92.2%vs.82.8%)、边缘密合性(82.5%vs.69.9%)、牙髓反应(5.8%vs.18.3%)和继发龋(1.0%vs.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电刀结合排龈线修复老年人龈下楔状缺损可以明显提高修复体的临床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8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法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疗法组(A组,244例)和西药组(B组,244例)。在必要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取穴以五腧穴等特定穴位为主,其中手三阳经给予经筋排刺法,手三阴经采用七星针叩刺;B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脑复康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改良Asworth量表、Fud—Meyer上肢运动评分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结果:Asworth评分方面,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3.04±1.29vs3.88±1.54,P〈0.05);Fugl-Meyer评分万面,A组效果亦明显优于B组(48.67±15.64vs42.96±14.72,P〈0.05);A组上肢关节运动状况缓解程度方面,眉关节内收缓解程度(90.5%)、前臂旋前缓解程度(70.7%)、肘关节屈曲缓解程度(73.1%)、腕关节屈曲缓解程度(80.9%)、手指屈曲缓解程度(88.1%)均优于B组(70.0%,60.O%,61.9%,57.4%,63.2%,均P〈0.05)。结论: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状态,临床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排痰方法在胸外科术后应用时的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开胸术后患者269例。依据采用的排痰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39例。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机械排痰使用中的有效度、舒适度以及自我耐受度方面做一定的调查整理。结果使用机械排痰法的观察组从排痰量、排痰效果、肺部感染相对优于对照组,针对不同的患者,震动频率要因人而异、缓慢增加,一般在术后第二天患者疼痛感最为强烈,故在使用机械排痰之前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地进行沟通,做好相关镇痛治疗准备,做好健康宣教,保证排痰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56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图像重建并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对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表面遮掩图像重建等,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除1例患者无肋骨骨折外,其余55例均发生肋骨骨折,总肋骨骨折为105根。CT扫描图像还提示3例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6例肺挫伤,6例气胸、15例胸腔积液,1例肝挫裂。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肿瘤患者的多排CT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于我院就诊的胃肿瘤患者100例,均行三期增强扫描与螺旋CT平扫,而且经过免疫组织与手术病理学证实,回顾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多排CT征象。结果经过诊断,本组患者中胃淋巴瘤8例,胃间质瘤27例,胃癌50例,胃畸胎瘤1例,胃腺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胃泌素瘤3例,胃脂肪瘤2例,胃神经鞘瘤5例,胃平滑肉瘤或肌瘤2例。结论多排CT可以将胃肿瘤的大小、形态、发生部位等具体显示出来,而且能够鉴别各种不同的胃肿瘤,可以将重要的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与误诊现象,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机械辅助排痰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8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39例,给予机械振动排痰,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法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对于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实现这项技术的操作和执行也是非常有利于急腹症病患的在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的,针对于患者后期的恢复也具备很有意义的指导作用。方法在2012年到2014年三年期间进行了针对150名急腹症的病患的治疗和观察,首先是选择其中一部分患者进行关于多排螺旋CT检查的体验,然后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得到关于多排螺旋CT的检查方法对于急腹症患者是具有良好效果和重大意义的。结果在院治疗期间,首先进行急性阑尾炎的病例确认30例,包含了28例多排螺旋CT确诊对象,然后是急性肠梗阻病例确认25例,包含了24例多排螺旋CT确诊对象,而且在分析和观察过程中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中遇到的急腹症患者,可以根据多排螺旋CT技术得到非常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而且诊断结果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诊断的过程非常快捷而且具有相当准确的效率,能够满足医学领域对此项疾病确诊和治疗所需要的较强的参考意义和理论价值。
简介:目的建立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蛋白结合率的检测方法,测定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血清马尿酸(hippuric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sulfate,PCS)及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5-propyl-2-furan-propionicacid,CMPF)4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蛋白结合率。方法通过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等考察,验证超滤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a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游离浓度的可行性,并采用该方法测定CKD患者血清HA、IS、PCS、CMPF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内源性干扰物质在待测物的出峰位置基本不干扰HA、IS、PCS、CMPF的测定;本方法在10-1000ng/ml(IS、PCS、CMPF)、50-5000ng/ml(HA)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精密度为0.84%,日间精密度为1.18%;超滤膜回收率均〉95%;健康对照组HA、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为(83.44±3.04)%、(98.73±0.55)%、(98.42±0.95)%、(96.66±2.65)%;CKD3-5期HA、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依次为3期(79.72±3.82)%、(99.18±0.45)%、(98.64±0.64)%、(95.89±3.52)%;4期(71.09±7.66)%、(98.24±0.95)%、(98.26±0.73)%、(91.82±5.10)%;5期(61.22±7.62)%、(97.41±1.10)%、(96.85±1.51)%、(97.51±1.5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定量分析测试要求。HA蛋白结合率均〉60%,与HSA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结合,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均〉90%,与HSA之间具有高强度结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机械辅助排痰在小儿肺炎的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患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中抽取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叩击患儿背部辅助排痰的方法,实验组实施机械辅助排痰的方法。结果实验组患儿肺部相关体征消失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感受舒适程度和接受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使用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痰液排出,缩短病程,利于病情恢复,提高患儿的接受程度,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机械辅助排痰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