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治疗中应用三维实行放疗与调强适形放疗物理计划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80例患者分为甲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剩余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调强放疗物理计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照射区放疗情况与肿瘤区放疗情况。结果:乙组的预防照射区放疗情况与肿瘤区放疗情况显著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科室从2020年1月开始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融入运动想象疗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科室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2021年1月~6月间科室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S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0.640,P=0.524);干预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5.409,P
简介:摘要:脑卒中会对病患的社会参与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等形成较为恶劣的影响,甚至还会给病患及社会形成一定的负担。现阶段,我国对于脑卒中病患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式会比较多,但是其实际治疗效果尚待深入性的探究。主动运动训练需要病患自身具有自主运动能力,如果病患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那么这类运动训练方式的疗效就会比较低。目前,运动想象技术已经被广泛地投入到了我国体育运动训练当中,将其投入到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康复治疗中,能够更好的缓解病患的心理急性肌负担,同时还可以提升病患的日常生活状态。因此,需要探究运动想象在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运动想象疗法的经济学机制以及发展史等。
简介:摘要近视的发病机制为异常的视觉刺激作用于视网膜引起视网膜信号因子的改变,随后通过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脉络膜途径传导至巩膜,诱导细胞外基质重构,导致巩膜重塑。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ed myopia,FDM)是研究近视的常用模型之一,对豚鼠FD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不同的药物如一氧化氮合酶、褪黑素、M受体阻滞剂、多巴胺类物质、降眼压药物、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和拮抗剂、缺氧诱导因子等进行干预,引起多巴胺、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转化生长因子-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等因子及I型胶原等物质的变化,从而对FDM的过程产生影响。(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56-262)
简介:摘要甲状腺梭形细胞滤泡腺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甲状腺滤泡腺瘤的亚型。该文报道1例滤泡性甲状腺腺瘤,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样梭形细胞组成,偶见滤泡分化,间质血管广泛的玻璃样变性是该病的显著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示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泛细胞角蛋白(pan cytokeratin,PCK)、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不表达降钙素、平滑肌肌动蛋白、CD34、HMB45等。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需要与伴有梭形细胞分化的甲状腺上皮及间质病变相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入住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4)和试验组(n=75),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指导,试验组在常规运动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训练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总分(6.48±3.08)分,对照组(9.30±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5,P<0.01);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205.27±20.93)分,对照组(187.30±2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4,P<0.01)。结论运动想象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想象疗法在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文章将我院的70例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展开调查,单双号方式分成两个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和情绪。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较高,分别是(30.12±3.29)分、(11.32±1.36)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较低,分别是(24.34±3.97)分、(21.98±3.27)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对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效果较好,并有利于改善患者心态,值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