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灸仪在温通经络上疗效,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不同部位身体疼痛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47例,后者接受推拿治疗,前者采用温灸仪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 72.34%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49%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 P< 0.05);治疗前,两组的 ISOA评分比较,差异较小(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不适评分分别为( 1.21±0.78)分、( 2.48±0.99)分,步行距离评分分别为( 2.15±1.04)分、( 3.15±1.22)分,日常运动痛评分分别为( 0.95±0.48)分、( 1.13±0.64)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结论:温灸仪治疗身体疼痛的疗效显著,能够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汤在妇科经、孕等病中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应用体会。方法;针对不孕症、崩漏、闭经、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证,以温经汤为主,根据不同的病情加味辨证治疗。结果:临床辨证准确,用之得法,随症加减,均收到满意疗效。结论:温经汤的确具有明显的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活血、生血、止血、养阴润燥之功,在妇科病的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胫前开孔隧道推顶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应用经胫前开孔骨隧道顶起复位微创治疗的9例胫骨平台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6~63岁,平均38岁;左侧5例,右侧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例;按照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均为Ⅰ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根据骨折线波及的长度,在胫骨结节内下方远端骨折线以远1~2 cm胫骨前内侧面使用环钻建立骨隧道,经骨隧道顶棒复位塌陷骨折,之后选择自身双皮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棒进行植骨支撑。使用膝关节外侧小切口置入接骨板,术中使用关节镜测量骨折移位程度,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胫前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60 min,平均48.3 min;术中出血量为35~60 mL,平均46.1 mL;透视次数为12~21次,平均为17.4次;复位切口长度为1.6~3.0 cm,平均2.3 cm;固定完成后关节镜检查骨折移位程度为0~2.0 mm,平均0.8 mm;术后15 d膝关节最大活动度125°~140°,平均128.9°。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腓静脉血栓,无术后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胫前开孔骨隧道微创推顶复位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效果肯定,但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灸仪治疗肥胖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46例, 后者接受常规治疗,前者接受温灸仪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对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89.13%,对照组为 71.74%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观察组患者的 BMI、 WC、腰臀比、脂肪率分别为( 25.36±1.88) kg/m2、( 86.52±3.21) cm、( 0.81±0.11)、( 30.02±2.56)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7.89±2.31) kg/m2、( 0.94±0.13)、( 33.04±3.15) %,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 结论:温灸仪与传统的艾灸之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显著,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温针灸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结合具有明显的即刻镇痛作用和持久镇痛作用。常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分析了温针灸与镇痛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温针灸对急慢性疼痛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温针灸;温针灸;针柄灸;烧伤针柄;疼痛;镇痛”为关键词,检索 CNKI 、 VIP 、 Wanfang 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分析。与针刺、西医等治疗方法相比,单纯温针可在多系统发挥镇痛作用,优于普通针刺和西医。与药物及手法治疗相比,温针灸配合药物及手法治疗的镇痛作用增强,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增强。温针灸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对多系统疼痛起到有效的镇痛作用,缩短了治疗时间,是疼痛治疗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对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暖风机足底复温法,观察组采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分别于复温后10 min(T10)、30 min(T30)、60 min(T60)、90 min(T90)记录2组患者的膀胱温、腋温、血乳酸含量,比较2组复温时间和复温后90 min引流量。结果T10、T30、T60、T90时观察组膀胱温分别为(34.44 ± 0.98)、(35.44 ± 1.12)、(36.71 ± 1.16)、(37.60 ± 1.45)℃,腋温分别为(34.30 ± 1.85)、(35.31 ± 1.36)、(36.38 ± 1.57)、(37.28 ± 1.72)℃;对照组膀胱温分别为(34.18 ± 1.56)、(36.91 ± 1.61)、(37.70 ± 1.29)、(37.40 ± 1.10)℃,腋温分别为(34.45 ± 1.03)、(36.30 ± 1.25)、(37.70 ± 1.23)、(37.19 ± 1.31)℃;2组T10和T90时膀胱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0和T60时观察组膀胱温和腋温低于对照组(t值为5.309、4.073,P<0.01),2组膀胱温和腋温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11.768、6.030,均P<0.01)。T10、T30、T60、T90时观察组乳酸值分别为(0.68 ± 0.13)、(0.88 ± 0.20)、(0.93 ± 0.21)、(1.03 ± 0.39)mmol/L,对照组分别为(0.67 ± 0.11)、(0.92 ± 0.14)、(1.19 ± 0.14)、(1.56 ± 0.19)mmol/L,2组T10、T30时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60和T90时观察组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7.276、8.640,P<0.01),2组乳酸值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36.034,P<0.01)。观察组复温后90 min引流量为(95.44 ± 15.24)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8 ± 25.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28,P<0.05)。结论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可使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体温有效、匀速上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温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中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将 2018 年 8 月 -2019年 8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0 例患有神经性耳鸣的患者 使用随机单盲法平均分成常规组( 25 例,针刺治疗 )和实验组( 25 例, 温针灸治疗 ),对比分析 两种治疗方案在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 相关数据及指标表示:治疗后常规组( 25 例,针刺治疗 )的 总有效率( 72.00 % )相比 实验组( 25 例, 温针灸治疗 )( 96.00% )较低,且 两组相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性耳鸣患者的听力级别,同时还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胃癌手术患者手术中实施电温毯保温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行 胃癌根治术治疗 的患者 72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对照组和干预 组,每组各有患者 36 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术中保温措施,干预组患者 在室温下或在使用电温毯保温的情况下施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肛温变化,比较两组 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术后寒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 。结果 干预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术后寒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切皮、探查 2 h、关腹膜时及出手术间时的肛温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术中采用电温毯保温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术中体温未见明显降低,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