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PICC置管机械静脉的护理方法和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接收的PICC置管患者80例,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局部湿热敷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患者发生机械静脉的几率。结果所有80例PICC置管患者中,共有3例发生静脉,发生机率为3.75%,其中包括2例Ⅰ级静脉(2.50%),1例Ⅱ级静脉(1.25%),总体发生几率较低。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预防护理干预,能够延长PICC置管时间,降低机械静脉的发生机率,降低患者痛苦,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更大帮助。

  • 标签: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综述了2012年—2016年PICC置管所致机械静脉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进展。对PICC后机械静脉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穿刺静脉和部位的选择、导管的选择和固定、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等多项中西医研究的成果,为更好地应用PICC提供参考。

  • 标签: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输液所致静脉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硬结及静脉红肿热痛等。静脉发生的频率较高,一旦发生静脉,会带给病人较大的痛苦2。本文主要对静脉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静脉炎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酸镁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静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行PICC经放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2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PICC置管后4h给予硫酸镁局部湿热敷,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急性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湿热敷可使PICC机械静脉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硫酸镁湿热敷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探讨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化疗和PICC置管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参照组中发生Ⅰ度、Ⅱ度、Ⅲ度机械静脉的患者分别有5例、4例和2例,总发生率为26.83%;实验组中发生Ⅰ度、Ⅱ度、Ⅲ度机械静脉的患者分别有2例、1例和0例,总发生率为7.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的预防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机械静脉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新生儿,采用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护理组患儿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普通组患儿采用正常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机械静脉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儿机械静脉发生率明显小于普通组,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探求在防治机械静脉护理方法十分重要,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机械静脉的发生。

  • 标签: PICC 新生儿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喜辽妥加局部热敷对PICC致机械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行PICC置管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9例)。全部患者均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PICC置入,研究组在置管成功后给予喜辽妥外涂加局部热敷,30min/次,3次/天,持续5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静脉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静脉的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加局部热敷对PICC所致机械静脉有预防作用。

  • 标签: 喜辽妥 热敷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静脉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某院接受PICC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进行PICC置管处护理)和对照组(给予湿热敷进行PICC置管处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静脉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静脉发生率分别为4.0%(2/50)、22.0%(11/50),观察组患者机械静脉等级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刺激、活动限制及肢体暴露发生率(分别为0、2.0%、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4.0%、16.0%);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操作时间分别为(2.8±1.1)、(35.2±7.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水胶体敷料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所致机械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水胶体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液静脉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静脉输液发生输液静脉的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静脉输液未发生静脉的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患者发生输液静脉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高渗药物、病情严重、多次穿刺、针头输液器污染、年龄、液体量、输液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渗药物、病情严重、多次穿刺、针头输液器污染、年龄、液体量、输液时间等因素是发生输液静脉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以降低患者发生输液静脉的几率。

  • 标签: 输液性 静脉炎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静脉患者血清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30例化疗静脉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8和IL-4、IL-10水平。结果化疗静脉患者TNF-α、IL-8水平随静脉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L-4及IL-10随静脉的分级增高而减少。结论TNF-α、IL-8和IL-4、IL-10参与静脉的发生,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在静脉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其水平的变化对判断静脉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化疗性静脉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液静脉危险因素,分析对患者开展针对护理的有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输液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配合针对护理,统计护理有效率。结果经有效临床护理,在48例患者中,1例发生轻度静脉,考虑因患者年龄偏大,血管弹性差,免疫力低下所致,其余患者输液期间内未发生静脉,护理有效率为97.92%。结论对于静脉输液者,开展针对护理,能够缓解病患苦楚,降低静脉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输液性静脉炎 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敷膏外敷治疗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的疗效。方法将PICC置管术后出现机械静脉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青敷膏配合硫酸镁溶液外敷,对照组采用单纯硫酸镁溶液湿敷。所有患者均治疗7天,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症状缓解程度。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青敷膏外敷配合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青敷膏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源性静脉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静脉是由于选择穿刺部位不当,因下肢及远端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反复多次穿刺静脉损伤血管管壁和内膜,静脉壁受损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导致血栓静脉;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刺激强的药物导致血液流动及血浆渗透压改变引起静脉。因感染、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引起的静脉等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关护理措施,减少静脉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炎 护理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静脉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入常规组(n=50)和综合组(n=50)中,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综合组患者施加预防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预防及护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静脉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静脉复发率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预防和护理措施在应用在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静脉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地塞米松管内用药对预防PICC置管所致的机械静脉是否有效。方法选择120例置入PICC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严格按照PICC操作规程置入导管。在置管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40ml,浸泡时间≥2min;观察组用0.125mg/ml地塞米松溶液40ml,浸泡时间≥2min。结果对照组的静脉发生率为13.4%,观察组的静脉发生率为1.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发生在置管后25~72小时为62%,对照组为100%;两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ICC导致的机械静脉多发生在置管后25~72小时,低浓度地塞米松管内浸泡对PICC导致的静脉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PICC 地塞米松 静脉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儿静脉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份至2017年4月份收治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早产儿30例,予以常规输液;实验组早产儿30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干预情况,记录和比较干预后早产儿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静脉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降低早产儿的静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早产儿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妇科临床中收治的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实施护理处置的有效方法,为临床实践中有效改善优化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的护理处置效果,构筑和提供基础支持表障条件。方法择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时间阶段,我院妇产科临床实践过程中收治的46例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严格来源于同一时间阶段之内到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处置的1633例患者群体之中,在综合考量关注患者的发病引致因素和基本临床表现指征背景之下,为患者具体实施系统有效的溶栓治疗干预和抗凝治疗干预,同时为患者组织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处置干预过程,以支持和促进患者能够有效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优化的治疗护理处置效果。结果引致妇产科产后患者发生静脉内膜组织损伤结果的主要原因,涉及了注射抗癌药物、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包含高渗透液体的刺激性药物等。在具备血栓栓塞性疾病既往病史的妇科临床患者群体之中,其静脉血栓疾病在整个妊娠生理期过程中的发生可能介于4.00%~15.000%之间。在针对临床妇产科收治的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治疗护理处置背景之下,能够促进患者的产后下肢血栓静脉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完全消除,且在后续组织实施的持续2个月~6个月的跟踪随随机访问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复发病理和临床并发疾病报告病例。结论针对临床中收治的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组织实施系统科学有效的治疗护理处置,对于保障和支持患者切实获取到良好优质的治疗护理处置效果,优化提升患者的整体性生存质量,具备不容忽视的支持保障作用。

  • 标签: 妇科 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