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PICC术后患者,接受中医湿热敷对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截取2021年4月~2023年7月中,64例神经内科PICC术后患者,随机方法分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较参照组更优,(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PICC术后患者护理时,重视中医湿热敷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影响因素,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后续输液护理质量。方法:选定本院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样本共100例,分析患者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留置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5%,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P<0.05),与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无明显的联系(P>0.05)。结论:留置时间越长,出现静脉炎的风险越大,因此在对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时,尽可量缩短时间,加强观察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影响因素,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后续输液护理质量。方法:选定本院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样本共100例,分析患者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留置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5%,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P<0.05),与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无明显的联系(P>0.05)。结论:留置时间越长,出现静脉炎的风险越大,因此在对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时,尽可量缩短时间,加强观察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225行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年龄、性别、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运动刺激、SAS评分、SDS评分与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及运动刺激是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关键影响因素(P<0.05)。结论: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及运动刺激是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当给与针对性护理干预。
简介:目的:探究预防早产儿机械性静脉炎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早产儿中选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实验讨论。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考虑,重点探究的是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的作用价值,为此在实验期间将指导60例患儿应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进行药物干预,称之为研究组,此外,还要设置一组对照组,该组患儿不进行药物干预。在药物干预一段时间后,组间比较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满意度调查评分情况,研究组比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治疗护理效果更加满意(P<0.05)。结论:在对早产儿进行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治疗期间,应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的效果较为优越,患儿家属对治疗护理满意度高,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主动护理干预在NICU早产儿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早产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低于对照组,带管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医院血液科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循证护理措施。文章提供了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措施,包括使用大小合适的导管和穿刺技术、维持适当的血液循环、注重手卫生和消毒、确保适当的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以及定期更换导管和注射点。其次,文章介绍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包括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识别可能的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和寻求医疗帮助,以及提供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最后,文章提出了家庭教育和出院后护理的重要性,包括向患者家属提供关于化疗性静脉炎的教育、解释并提供必要的家庭护理指导,以及安排随访和定期复查。本文的综合护理措施旨在提供儿童医院血液科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全面护理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护理效果。方法:遴选我院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n=70)研究,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按照入院单双号分组,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即在患者穿刺点上贴敷3M贴膜,仔细核对有关信息,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包含静脉炎发生因素评估、强化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控制输液顺序等。结果:①静脉炎发生状况: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57%(10/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437,P=0.011);②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操作(23.23±1.45)分、沟通技巧(23.02±1.17)分、服务态度(23.36±1.25)分等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19.85±1.12)分、(19.26±1.23)分、(18.98±2.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914、13.104、10.908,P<0.001);③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6.27±1.13)d,较对照组(4.08±1.15)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036,P<0.001)。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防范静脉炎发生,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下肢静脉曲张伴随血栓性浅静脉炎,运用短周期药物与外科联合手段的治疗成果。方法:对50例下肢静脉曲张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患资料进行回溯式审查,入院之后实施2~5 d的活血祛瘀配合早阶段大隐静脉高段结扎剥脱手术。结果:50例病患的手术过程用时40~130 min,中位数为61.23±14.57 min。48名病患由于血栓引发的红肿和疼痛在住院阶段快速缓解,仅有1名病患手术后的血栓位置仍旧疼痛,经过药物干预后疼痛缓解,还有1名患者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全部病例的住院天数为5~13 d,平均为6.5 d,在出院后的6~15个月随访期内,静脉曲张及血栓性浅静脉炎并未再次出现。手术的成功率达到100%,并发症率为2.00%。结论:短周期的药物干预与早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并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患来说,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