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在体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确定年度体检质控工作重点,设定9项体检质控关键指标及评价标准。选取2018年一季度的体检质控结果作为对照组,以同年四季度的体检质控结果作为观察组,通过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比两组结果,探讨2种管理方法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检质控检查评分显著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体检质控关键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工作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体检重大异常结果符合率有所提高(分别为:95.0%和87.5%;97.5%和92.5%;55.6%和51.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检科室结果差错率、体检质控文件完成率、受检者满意度、体检重大异常结果随访成功率、体检报告合格率显著改善(分别为:1.2%和2.2%;100.0%和85.0%;98.7%和96.8%;68.6%和62.6%;96.2%和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检机构体检质量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可有效提高体检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测模拟检验。结果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绩效评价概念框架基础上拟定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候选指标库。基于此指标库制定问卷,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对20名专家进行函询。根据专家函询结果,建立了包括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34个三级指标的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组织结构与管理(权重0.21)、资源投入(权重0.24)、签约服务过程(权重0.19)、签约服务效果(权重0.36)。以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实测对象对个别指标的数据获取方式或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完善。结论指标体系构建具有科学性;评价工具设计以结果产出为重点,综合从供需双方、健康管理服务规律等多角度评价签约服务质量;可为政策评估实施部门评价签约服务改革绩效提供评价工具。
简介:摘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其绩效考核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笔者通过对比分析2019年以来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政策文件,梳理3个考核指标体系的异同和规律,分析其对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影响,为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3个政策均希望通过绩效考核指标引导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运营管理和人才培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引导三级公立医院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引导二级公立医院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但对二级公立医院的考核缺乏分级诊疗相关指标和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指标中国家监测指标占比仅为23.8%,增加了基层填报压力。今后应动态调整并持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和配套政策制定。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持续改进的医学实验室关键指标的建立。关键指标(KI):指与实验室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客户运作相关的关键过程监控指标,包括质量指标、技术指标和服务指标,统称关键指标。医学实验室关键指标是建立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的,通过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事件进行识别和持续监测,评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其容忍度,从而建立该事件的可实现目标值,并以此为依据对该事件进行持续改进,使其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满足临床的要求。实验室关键指标是由一组事件组成,因此实验室需建立关键指标管理程序,对所有的关键指标进行管理,促进实验室质量的持续改进,满足临床需求,保障患者安全。本文旨在说明医学实验室如何建立关键指标管理程序、如何在日常质量管理过程中运行关键指标管理程序,以及如何使关键指标在医学实验室中发挥其持续改进的作用,帮助医学实验室建立科学、规范的关键指标管理程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和水平。
简介:摘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第13项指标“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发了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分析系统。近3年,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数量有所上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中位数有所提高,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中位数相对稳定。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项目数量的监测,对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推动三级公立医院重视室间质量评价,持续改进质量,以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药学指标现状及制订对策。方法 重庆市药交所、医院HIS系统和财务报表获取2016-2020年相关数据,按照《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版)》要求计算相关指标。结果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三级指标共55个,其中10个指标与药学相关,均可进行统计分析。门诊处方点评占比和病房医嘱单点评率2017年-2020年均达标,呈逐步上升,符合指标导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 )前4年(2016年-2019年)逐年下降,2020年有所回升;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呈波动,但每年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比例逐步上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2020年较2019年有一定下降;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前4年(2016-2019年)均逐年上升,2020年有所下降;辅助用药收入占比逐步下降;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指标显示该院近年来总体出现负增长。结论 该院药学绩效指标总体看好,但有部分指标波动较大,存在提升空间。三级公立医院应重视医院药事管理,加大内涵建设,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
简介:【摘要】绩效管理一直是公立医院进行人员管理的重要部分。随着国家逐步完善对公立医院的考核,医院自身也应该对其员工的绩效考核进行调节。然而在实际中,医院却面临着各种在过去管理模式下沿袭的一些管理问题,包括考核模式单一,管理机制僵化,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经验等。因此探讨医院员工绩效考核的方向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问题,对于提高医院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简介:【摘 要】目的:探寻在手术室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260例手术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130例)与实验组(1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指导护理工作,实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指导护理工作,将两组患者不良时间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经分组对比研究后发现,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示之为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血小板减少与凝血指标及血栓弹力图(TEG)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孕晚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并以血小板计数(PLT)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观察组1(PLT:80-99×109/L)、观察组2(PLT:50-79×109/L)、观察组3(PLT0.05);TEG指标比较,各组间在R值及Angle角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各组间在K值、CI值、MA值方面比较则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与R值、K值则呈负相关,与Angle角、CI值、MA值则呈正相关(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在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6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及计算机软件建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收集眼科护士工作效率数据,综合考虑眼科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效益,根据各层级护士能力、岗位责任、班次综合考核护士的个人能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2018年7~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6月)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总评分、护理质量及护士对考核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眼科护士绩效考核总评分、护理质量总评分及考核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可优化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体系,量化护士工作量,提高眼科护士护理管理效率,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及其对考核的满意度,实现持续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