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组协作的非标准化考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导论课程行为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选取四川大学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对非标准化考试教学改革要素的评价。结果55.7% (39/70)的学生高度认可非标准化考试,80.0%(56/70)的学生最认可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为教师部分授课、小组自主探究结合成果交流与传播。72.9%(51/70)学生倾向于采用"小组协作"而非"个人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优选的小组成员人数是3人~4人。结论小组协作的非标准化考试可促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种能力,值得在行为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校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临床理论考试成绩,探讨该校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方法采用难度、区分度分析试题质量,采用SPSS 24.0行F检验和LSD-t检验分析基础医学、医学人文、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各模块及二级学科掌握率。结果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74,区分度为0.37;各模块难度系数均大于0.70,区分度均在0.40左右;基础医学、医学人文、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掌握率都在70%以上,临床医学最高,医学人文和基础医学最低;各二级学科掌握率均在60%以上,差异较大。结论此次考试较简单,区分度好,学生知识总体掌握较好;但仍需要根据薄弱点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栓性肺栓塞(PTE)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例PTE患儿(男4例、女4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情况。结果8例PTE患儿年龄9小时龄~14岁10月龄。发热4例、咳嗽加剧4例、气促3例、胸痛2例、腹痛和背痛1例、咯血2例、发绀1例、下肢水肿2例。肺部局部呼吸音降低2例、痰鸣音3例、胸膜摩擦音1例。超声发现胸腔积液5例。6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0.66~9.96 mg/L),5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0.78~78.00 mg/L)。胸部增强CT提示肺动脉或静脉充盈缺损,其中肺动脉栓塞7例、肺静脉栓塞1例。原发病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4例、肾炎2例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例。7例患儿接受抗凝治疗后痊愈,1例因家长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有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紊乱、长期激素治疗、心血管有创操作等高危因素的患儿,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呼吸急促、胸痛和腹背痛伴胸腔积液等,要注意PTE可能,尽早行胸部增强CT检查以确诊。抗凝可以作为儿童PTE首选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清远市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8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和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发生于足底4例,发生于头皮、肩部、小腿及眉弓各1例。皮损表现为红色、淡红色或褐色的丘疹或疣状赘生物,高出皮肤表面。镜下见肿瘤组织局部与表皮基底部相连,并替代表皮细胞向真皮层广泛增生,且与相邻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分界清晰,部分形成网状结构,瘤细胞形态单一、小立方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嗜碱,可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间见纤维血管间质。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随访1.5个月~8年,均无复发迹象。结论小汗腺汗孔瘤易误诊为其他皮肤疾病,如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瘤、疣、胼胝等,确诊需依靠组织学活检。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肺隐球菌病临床资料,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例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原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8例患儿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其中4例有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均有长期发热,7例伴有轻微咳嗽。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6例嗜酸粒细胞升高;6例IgE升高。6例患儿肺部CT表现为多发斑片、结节、条索样高密度影,2例表现为双肺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7例伴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患儿新生隐球菌培养阳性确诊,其中3例第一次培养阴性,第二次培养阳性确诊;2例患儿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确诊。8例患儿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外播散患儿临床控制不佳,其余预后良好。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可患肺隐球菌病,长期发热是最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IgE升高是急性期相对特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双肺结节为主,常伴多组淋巴结肿大,多次多部位真菌培养可提高确诊率。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8例眉部黑痣患者资料,总结眉部黑痣保眉美容手术治疗经验。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年龄5~30岁,平均22岁。其中左侧眉部黑痣3例,右侧眉部黑痣5例,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均采用2次分期手术完成,一期手术缩小黑痣面积;二期手术在切除部分黑痣基础之上保留深部毛囊再生功能;通过术后随访分析、总结眉部黑痣保眉美容手术效果。评价内容为眉毛再生,眉型、瘢痕、色差。 8例患者分2次手术完成,术区甲级愈合,均达到美容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眉毛再生、眉型、瘢痕、色差。瘢痕平均术后12个月软化消退,与正常皮肤颜色接近。眉区部分残留黑痣细胞,可做眉型底色。眉区新生眉毛长势较好,密度略低,与眉区残留黑痣眉色互补,共同形成较好天然眉型。眉部黑毛痣多为良性极少恶变,但较大面积影响美观,多需手术治疗,因其位置特性,常规植皮、皮瓣手术虽能达到治疗效果,但眉毛缺失,眉变形及瘢痕补丁外观严重影响容貌。本眉部黑痣保眉手术方法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又能达到保留眉毛眉型的美容效果。且瘢痕不明显,色差较小,眉型较满意。操作简单,损伤较小,效果确切,实用性较强,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