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儿童少年情绪障碍患者进行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分析,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管理+共情管理方式,比较具体效果。方法: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抑郁患者共计100例,分为两组(A组、B组)。A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药物治疗),B组抑郁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共情管理+心理管理。结果:管理后A组患者SAS、SDS评分高于B组,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自杀意念的儿童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惩罚等事件得分分别为9.24±4.10、8.61±2.19、2.43±2.13、7.21±5.32,和不存在自杀意念的患者中两组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抑郁患者进行共情联合心理管理方式,睡眠质量、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效果优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情绪障碍治疗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门诊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儿童情绪障碍患儿64例,按收治顺序平均分为两组,综合组选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运用WHO生活质量自评量表(WHOQOL-BREF)对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健康进行评分并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SAS、SDS、WHOQOL-BREF评分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儿童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WHOQOL-BREF四项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情绪障碍治疗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患儿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心理、生理、社会、精神健康,减轻患儿情绪、行为障碍有较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对动态威胁(恐惧、愤怒)及非威胁情绪(悲伤、快乐)面孔的注视特点,并探讨其眼动追踪数据与孤独症症状评分的相关性,为ASD儿童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26名ASD儿童和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typical developmental,TD),对ASD儿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进行症状评估。运用SMI-red便携式眼动追踪记录系统记录两组儿童在自由观看动态威胁及非威胁情绪面孔片段时的眼动注视特征。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定眼动追踪数据与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SD组儿童CARS总分为(32.64±7.42)分。ASD儿童眼动追踪数据表现出注视厌恶特点,ASD儿童注视恐惧[2.41(0.26,10.65)s]、愤怒[2.17(0.13,6.13)s]威胁性情绪面孔眼区时的注视时间显著少于TD儿童[8.81(2.54,12.11)s,5.21(3.80,12.49)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恐惧:Z=-2.252,P<0.05;愤怒:Z=-2.793,P<0.01)。ASD儿童对四种情绪面孔嘴区的注视时间[悲伤:3.56(0.44,7.16)s,恐惧:2.68(0.42,4.78)s,愤怒:2.13(0.35,4.20)s,快乐:2.93(0.46,5.71)s]均显著少于TD儿童[悲伤:11.43(6.97,14.22)s,恐惧:6.73(3.65,10.10)s,愤怒:6.86(4.55,12.33)s,快乐:11.72(7.22,14.39)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悲伤:Z=-4.502,P<0.01;恐惧:Z=-3.493,P<0.01;愤怒:Z=-4.025,P<0.01;快乐:Z=-4.699,P<0.01)。相关分析发现ASD儿童对情绪面孔注视时间与CARS总分(r=-0.476,P<0.05)呈负相关,对不同情绪面孔进一步分析发现,ASD儿童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与CARS总分(r=-0.455,P<0.05)呈负相关。结论ASD儿童眼动追踪显示出与TD儿童相比对威胁性情绪面孔注视时间更少的注视特征,并且ASD症状越严重,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越少。
简介:摘要情绪障碍相关疾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伤害,甚至可持续影响至成年,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是大脑在静息状态下仍活跃的脑区所组成的脑网络。DMN是静息态脑功能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少有研究关注其在青少年情绪障碍相关疾病下的病理变化。近几年发表的多篇与青少年情绪障碍疾病相关的文章,从影像学角度为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特征及其潜在机制提供了线索。本文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发生与DMN脑区激活、皮质厚度、灰质体积或密度以及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变化密切相关,部分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可作为预测因素。本文通过归纳这些情绪障碍疾病脑影像学的改变,以期探究新的神经影像学标志性改变,为青少年情绪障碍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睡眠特征,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基本情况问卷、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焦虑量表(GAD-7)、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进行情绪及睡眠的问卷调查,分析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睡眠特点。结果: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焦虑三组,三组比较,发现三组在匹兹堡睡眠总分、睡眠质量主观体验、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抑郁四组,四组比较,发现四组在匹兹堡睡眠总分、睡眠质量主观体验、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焦虑程度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在睡眠质量主观体验、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中存在差异,焦虑情绪越重,睡眠障碍在上述差异中越明显。不同抑郁程度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在睡眠质量主观体验、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中存在差异,抑郁情绪越重,睡眠障碍在上述差异中越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特征及其与核心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6~13岁ADHD患儿59名作为ADHD组,同时社区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社会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SNAP-Ⅳ评定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两组被试的社交能力、核心症状及情绪和行为问题。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非参数检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社交能力、情绪和问题行为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DHD组社交能力与其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等之间的关联,使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ADHD组性别、年龄、智商、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结果ADHD组患儿SRS总分[65(42,83)分]及社交知觉[10(8,13)分]、社交认知[13(9,19)分]、社交沟通[19(11,29)分]、孤独症样行为[9(5,14)分]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TD组[38(27.5,59.5)分,7(4,12.5)分,8(6,15)分,12(6.5,20)分,4(2,11)分](Z=-2.97,-2.75,-2.41,-3.01,-2.64,均P<0.05)。ADHD组患儿SDQ困难总分及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TD组(Z=-5.80,-6.89,-2.82,-8.59,-2.52,-3.81,均P<0.05)。ADHD组患儿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NAP-Ⅳ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33~0.71,均P<0.05)。SRS总分、社交沟通量表得分与SDQ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r=0.29~0.65,均P<0.05),社交知觉与困难总分、多动、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r=0.56,0.32,0.45,均P<0.05),社交认知、孤独症样行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r=0.27~0.55,均P<0.05),社交动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r=0.29~0.55,均P<0.05)均呈正相关;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得分(r=-0.63~-0.49,均P<0.05)均呈负相关。SRS总分受到性别、年龄、对立违抗、情绪、多动、同伴交往(B=0.05~0.23,均P<0.05)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分量表(B=-0.07,P<0.05)负向影响。结论ADHD儿童常常存在明显的社交能力缺陷,与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均有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为对立违抗、情绪、同伴关系,保护因素为亲社会行为。
简介:摘要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通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等共患病。共患病增加抽动障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成为患儿学习、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损伤的主要来源,也是难治性抽动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近年来儿童抽动障碍及其共患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规范儿童抽动障碍及其共患病的治疗。
简介:摘要儿童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合并生长障碍是CKD患儿特有的并发症之一,生长障碍影响患儿身体和心理健康。规范评估CKD患儿生长水平有助于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对延缓患儿肾脏病变进程、改善其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组织专家组及成员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经验,结合我国儿童CKD生长障碍诊治现状,制订我国儿童CKD生长障碍诊治循证指南,旨在指导和帮助儿童肾脏科医师在临床中对CKD合并生长障碍患儿进行规范诊治,改善CKD患儿的生长发育,提升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是脑性瘫痪(脑瘫)的常见症状,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可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和窒息等危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吞咽障碍可能会从婴幼儿阶段持续至成人,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吞咽障碍的关键,但国内目前尚无针对性的防治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吞咽障碍的康复建议,以期规范和指导儿童脑瘫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0例;按照掷硬币法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35例),一组为研究组(35例);均行常规精神科护理,并额外给予研究组以心理护理;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良好干预效果,可有效改善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其疾病的尽早康复;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儿童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肾脏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其中生长障碍是儿童慢性肾脏病特有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儿童终末期肾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增加患儿死亡风险。因此,在儿童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需加强对生长障碍的关注,力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