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淅川和尚岭楚墓出土的铜器铭文“且埶”二字,以周代铭文表达之惯例,“且”字应表示祖先之“祖”,“埶”字应表“设”。此器应是墓主灵魂所凭依之物,楚、曾等国称之为“祖埶”,依传统的礼俗则可称作“祖坐”或“神坐”,若以“三礼”所载,其应是死者之子为其所设灵魂依凭的“重”,或称“祖重”。在举行丧葬礼仪时,“祖埶”代表死者接受祭奠,最后随棺柩一起葬入墓内。

  • 标签: 和尚岭楚墓 祖埶 祖重 神坐
  • 简介:“澳大利亚”汉语的“澳大利亚”是从Australia翻译来的,其对应的外文有多重含义,许多时候指“澳洲”,那是一片辽阔的区域,包括了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哑岛、新几内亚、阿鲁群岛和拉贾安帕特群岛。

  • 标签: “澳大利亚” 悉尼 新几内亚
  • 简介:方东树《汉学商兑》是清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此书的点校本,所知仅徐洪兴标校、朱维铮审核本一种。该本1998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收于钱锺书与朱维铮主编的《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中,附于《汉学师承记》之后。该本出后,颇为流行,清学研究者多有使用。但“校书之难,如扫落叶”~①,其校点难免有可议之处,张克逊《汉学师承记(外

  • 标签: 再订正 商兑再 标校本
  • 简介: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一事为人津津乐道,此事即高祖斩大白蛇,《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对其都有记载。事件所引申的含义是为了突出高祖自身之神异及其合法性。自古以来,亦有文人墨客循着这条思路对此事加以解读,明朝陈霆在《两山墨谈》卷五认为“羽自称霸王,建置侯王,偃然帝尊矣,高帝灭之,故日杀白帝子。羽号西楚,则白帝之应也。”(中华书局,1985年,页42)将项羽视作白蛇,认为高祖斩大白蛇是其灭项羽之

  • 标签: 再高祖 斩白蛇 白蛇简
  • 简介:汤显祖尺牍是我们研究其生平活动、社会关系、思想发展的重要材料,然其涉及人事众多,许多史事还疑而未明。本文考证了汤显祖《答黄九洛》《答邹宾川》《与幼晋宗侯》《与阮寄卿》等22封尺牍的交流对象,《寄吴世行》《与车嘉兴》《答王霁宇制府》《答汪云阳大参》等16封尺牍的写作时间,并为《寄汤霍林》《与熊芝冈》《与晏怀泉给谏》《与彭兴祖》等13封尺牍所涉及人事补充了相关史料。

  • 标签: 汤显祖 尺牍 史事 考订
  • 简介:本文详细考察康有为的学说,尤其是“大同三世说”,与进化论的关系,具体分析康在不同阶段对进化论的态度,由此探讨康对这种学说理解与认同的程度:康有为、梁启超一开始对严复所译“天演论”是回拒的;在《(礼运)注》等“大同三世说”的重要着作中,康虽大量使用“进化”一词,但仅仅是“拿来主义”式的运用;“大同三世说”虽主张进步,却不是进化论所催生的;康在《大同书》中甚至将“进化”与“天演”当作意义不同的概念来使用。本文由此认为,康有为对进化论的学理并未真正理解,这种理论在他的头脑中亦未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学说。

  • 标签: 康有为 梁启超 进化 天演 大同三世说
  • 简介:编好地方年鉴是发展方志事业的重要一环。5月18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评出,《山西年鉴(2016)》成为唯一入选的省级年鉴,另外两部是《温州年鉴(2016)》和《北京海淀年鉴(2016)》。荣誉来之不易,既为山西争了光,也为我省到2020年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规划志书和综合年鉴的编纂出版,实现地方志事业“两全”目标鼓了劲。

  • 标签: 地方志事业 地方年鉴 中国年鉴 修志 地方志工作条例 中国精品
  • 简介:“边疆”的本质属性涉及人口及其密度,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从“边疆”的人类社会属性上讲,社会安全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则是衡量边疆特性的基本维度。根据边疆社会属性的两大维度——安全与发展程度的高低,通过2×2矩阵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纯粹型、控制型、相对型和中心型。在此基础上,总结抽象出边疆治理的基本路径:安全优先模式、发展导向模式、“钟摆”模式和安全发展并重模式。

  • 标签: 边疆治理 类型 安全 发展 模式
  • 简介:本文结合专业(行业)年鉴的编纂出版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专业(行业)年鉴编纂必须突出年鉴的记述重点,适当突破题材的时空范围,增加二次文献的品种和数量,进一步规范条目编写。

  • 标签: 专业年鉴 质量控制
  • 简介: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文物世界》2016年3期刊发的《深圳博物馆藏明清买地券考释》一文中两方买地券的释文进行了校补,并指出黄氏、曾文氏买地券中反映的停柩不葬是明代较为普遍的现象,纠正了作者提出的停枢时间长是二次葬的观点。

  • 标签: 买地券 停柩不葬 二次葬
  • 简介:今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在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时,感慨地说:“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合浦人,对此,我感触良深。

  • 标签: 汉代文化 合浦 海上丝路 传承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底蕴
  • 简介:本文是笔者对拙著《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主要观点的简要说明,同时回应学者们提出的意见,进一步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本文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了一个逻辑梳理,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1949年以来中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路径经历了五次选择,即实行新民主主义、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转向改革开放。五次选择呈现两个过程,即从走入传统社会主义(或称苏联模式)到走出传统社会主义。无论怎么定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已经相去甚远。笔者认为,路径的选择是受多重因素制约的,包括观念的、历史的、制度的、国际环境的以及个人因素,等等。应当对历史的复杂性抱持一种敬畏,做冷静和理性的分析,而不是做简单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本文的意义在于,着重于发掘历史自身的逻辑,分析每一次路径转向的内外因素,为学界的中国当代史研究提供一个讨论平台。

  • 标签: 社会主义路径选择 新民主主义 苏联模式 改革开放
  • 简介:自治州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形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现行行政区划的通行做法,自治州应该与设区的市属于同一级别,但宪法并没有规定自治州能设置区,故当前30个自治州都没有区的建制。目前不少地方都实行撤县设区,以壮大中心城市力量,宪法第30条有可能间接导致自治州与设区市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影响自治州的城市化进程。有必要追本溯源,再次思考当初制完者为什么没有规定自治州能够设置区,是有意为之还是淡而处之。在《立法法》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背景下,适时开启自治州设区不仅有利于城市化发展,也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便真正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平等性。

  • 标签: 自治州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城市化
  • 简介:敦煌马圈湾出土汉简1221枚,其中涉及疾病及医药内容的简牍16枚,内容涉及戍卒疾病、马病、医方、法医验视、卜书等,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汉代烽燧的疾病、医药等情况。笔者对医简中药名“白椟带”又重新进行了仔细考证和释读,认为当为“白朴叶”。

  • 标签: 敦煌马圈湾 汉简 医简 白椟带 白朴叶
  • 简介:建国初期,中国社会性质经历了由"多元化"的新民主主义到"一元化"的社会主义的转变。作为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省级地志性博物馆的主要基本陈列,历史陈列在当时"文化政治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以红线通史为内核的通史陈列模式"一统全国"。通过对建国初期文化转型、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史陈列实践探索的回顾,以传播学的视角对当时历史陈列做出学术性地评价和反思。

  • 标签: 历史陈列 通史模式 传播学 反思
  • 简介:由於忽视北朝政权的特殊性,既有研究未能就流刑何以成立的问题提供满意的答案。本文在华夏与内亚两种传统遭遇、碰撞、融合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流刑入律的过程,指出流刑实为北族习惯法与儒学观念表襄结合的产物。内亚草原上存在过一套不同於汉魏刑制的流放刑传统,匈奴、鸟桓、突厥、蒙古等都曾沉浸其中。北魏前期推行的流徙之刑,就是由拓跋鲜卑带入中原的北族习俗。太安年间源贺的上书,既拓展了流徒刑的施用范围,又将这一部族刑制比附为《尚书》所载之“流”,为其融入华夏典制提供了可能。在太和年间以律为治的法制改革中,广泛运用且被认为与经典相符的流徙,始以“流刑”的面目被列为法定正刑。为营造取法圣人之制的形象,北朝隋唐历次修律都将流刑包装成上古之“流”的继承者,其内亚渊源遂被掩盖和遗忘。

  • 标签: 流刑 北魏 内亚 附会经典
  • 简介:嘉绒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地理概念,嘉绒指嘉绒藏族居住的地方,即嘉绒藏区,主要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金川、小金、汶川、理县、黑水、壤塘、松潘、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色达、道孚、康定、泸定、炉霍和雅安专区的宝兴县等的部分地区。作为一个族群称谓,嘉绒指生活在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大、小金川流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 标签: 嘉绒藏族 研究资料 历史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叙述
  • 简介:在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城镇工业用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总结出城镇工业用地开发的评价因素,构建适用于城镇工业用地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旨在全方位、分层次地评价工业企业用地利用情况,为城镇工业用地开发模式选择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决策提供详细依据。

  • 标签: 城镇工业用地 再开发 评价指标体系 模式选择
  • 简介:本文考察北魏一代士族格局的演变及其对朝廷政局走向的影响。北魏初年的士族格局继承了後燕的历史遗产。又因太武帝朝的神磨徵士、国史之狱而再度演变。随着崔浩集团的覆灭,在文成、献文二朝,形成了以赵郡李氏为首的士族集团。冯太后死後,孝文帝笼络陇西李冲及其亲党,通过定姓族,构造出一个以“四姓”为核心的士族集团。在孝文帝的主导下,宗室近属与“四姓”集团迅速结合,成为领导改革、抗衡冯氏的权力基础。这一利益共同体在宣武帝朝受到打压,在孝明帝朝再度崛起,最终在河阴之变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 标签: 北魏 士族 “四姓” 定姓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