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Lavie"是柏格森哲学核心概念,也是其美学思想基石。在法语中既指具体社会生活,也指无形精神生命。关注生命意味着柏格森美学具有形下与形上双向思考:艺术既要关注现实生活,借助智能反映当下实用与功利,又要不断超越现实,凭借绵延直觉去感知终极实在。正如生命不停变化,柏格森美学与其哲学如形随形,历经了从生活到生命、从喜剧到纯艺术、从同情到直觉动态发展过程。

  • 标签: 柏格森 生命概念 美学思考
  • 简介:晚清时期中外条约关系具有畸形法律性质,除了占主导地位不平等属性之外,还附带某些平等属性内容。其中整体性平等条约,分为综合性和具体事项两大类别,均在强权政治大背景下昙花一现。各不平等条约中又有着平等性质条款,在权利义务约定方面,或给对方规定相应义务以维护中国利益,或作对等规定予以中方某种权利。还有符合近代国家关系及其交往规则条款,或承诺尊重中国领土主权,或对国家问交往方式和规则作了规定。另有司法互助、海难救助、中立性质等方面的条款。这些内容居于附属地位,未能改变不平等条约关系本质属性,但反映了中外关系发展趋向。

  • 标签: 晚清 条约关系 平等内容
  • 简介:塔作为一种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窣堵坡”,是佛教高僧埋藏舍利、遗骨、遗物建筑。中国古代和东亚地区佛塔与佛教传入有关,是印度“窣堵坡”与中国木构重楼结合产物。由于年代久远,早期楼阁或木塔已没有实物保存,人们仅能在考古出土汉代明器陶楼与墓室和石刻壁画资料中对其面貌有所了解,此外是对考古发掘佛塔遗址复原研究。本文通过对5-6世纪北魏平城思远寺、龙城思燕寺、洛阳城永宁寺和东魏北齐邺城赵彭城佛寺塔基比较研究,探讨了这个时期佛寺木塔建筑形制结构异同特点和发展变化,为研究这个时期佛教建筑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重要实物资料。

  • 标签: 北朝 平城 龙城 洛阳 邺城 佛教寺院
  • 简介:本文主要对四卷本《徐氏红雨楼书目》集部“宋诗”、“元诸家姓氏”、“明初诸家姓氏”、“明集诸家姓氏”、“明诗选姓氏”五部分悬疑内容展开论述,指出这五部分内容并非徐氏藏书目录,而是分别抄自明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中宋、元、明诗选部分所收录诗人、诗集目录和当时所见一种或几种明诗选本中作者(包括作者简介)而编成,并通过与七卷本《徐氏家藏书目》相关部分对比,说明七卷本当为原本,四卷本多误字,原先当是一个残本,缺失宋、元、明诗文集部分,後人以徐氏部分藏书目加上《石仓宋诗选》《石仓元诗选》《石仓明诗选》中所选诗人名目及他书相关内容拼合而成。

  • 标签: 《徐氏红雨楼书目》 集部 悬疑内容 《石仓十二代诗选》
  • 简介:《文献通考·经籍考》内容层次中,总叙中论述学术文化发展部分与叙述各部类学术源流小序构成了一篇学术文化史。总叙中论述历代图书整理部分与反映历代各类图书聚散小计构成了一篇图书目录学史。《经籍考》解题融汇诸家精华且内容丰富,其中仅辨伪一项就可归纳为20种方法,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经籍考》著录书目共3938条,考虑到数书一录和一书重见情况,可知共收录约4200余种书籍。统计书目在各部类分布可知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集部、子部、史部、经部。经部以易类、春秋类、小学类为最多,史部以传记类、地理类为最多,子部以小说家类、医家类、儒家类为最多,集部以别集类、诗集类为最多,反映了宋代各部类学术文化发展状况。

  • 标签: 《文献通考·经籍考》 马端临 目录学 辑录体 学术史
  • 简介:本文结合专业(行业)年鉴编纂出版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提出专业(行业)年鉴编纂必须突出年鉴记述重点,适当突破题材时空范围,增加二次文献品种和数量,进一步规范条目编写。

  • 标签: 专业年鉴 质量控制
  • 简介:“边疆”本质属性涉及人口及其密度,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从“边疆”的人类社会属性上讲,社会安全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则是衡量边疆特性基本维度。根据边疆社会属性两大维度——安全与发展程度高低,通过2×2矩阵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纯粹型、控制型、相对型和中心型。在此基础上,总结抽象出边疆治理基本路径:安全优先模式、发展导向模式、“钟摆”模式和安全发展并重模式。

  • 标签: 边疆治理 类型 安全 发展 模式
  • 简介:夏商周考古中,不同时期考古遗存及文献资料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由此导致“文化”概念呈现出阶段性差异。具体研究中,应在恰当评估史料种类和数量基础上,对不同时期“文化”内涵保持清醒认识,同时注意“文化”多层次性。对不同层面“文化”独立研究,乃是整合研究前提。

  • 标签: 夏商周考古 考古学文化 整合研究
  • 简介: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目前已发表植物考古数据遗址典14处,此外还有3处区域调查也开展了同类研究。这些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不平衡性,豫中地区最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或极为零星。对已有数据系统分析表明,除了位置偏南南阳盆地,中原地区龙山时代作物结构基本都是以粟为主,以黍为辅,兼有稻与大豆模式。小麦在龙山时代可能尚未进入中原,或者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就作物结构而言,中原龙山时代社会发展是深深植根于粟作农业基础之上,多元作物结构在当地社会变革过程中所起到作用极为有限。

  • 标签: 中原地区 龙山时代 农业 作物结构
  • 简介:在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租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管理租界,西方现代城市管理经验被引入上海,巡捕房建立更是引入了现代警察制度,1880年代,巡捕房开始引进印度巡捕。印度巡捕几乎建构了当时人们对于"十里洋场"治安管理典型外在印象。上海租界、西方殖民者以及既被殖民又是城市秩序维护者印度人,三者之间关系复杂。本文将再现印度巡捕形象,从英印关系角度梳理清末上海印度巡捕数次罢工,以及罢工背后经济原因,分析国人对于印度巡捕罢工民族主义想象。

  • 标签: 公共租界 巡捕房 印度巡捕 罢工 民族主义
  • 简介:节俭是先秦儒家、墨家共同主张,但两家出发点不同。儒家从修养和节用爱民角度出发,墨家从节用和利民角度出发。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殊途同归,都看到了节俭对个人和社会带来好处。当代社会仍然需要倡导这种节俭观,以期带来个人品德升华、心灵舒适、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先秦 节俭观 儒家 墨家
  • 简介:夏鼐《〈敦煌石室画像题识〉后记》一文原载《文物周刊》第93期,《夏鼐文集》未收,学界基本上未曾给予关注。《夏鼐日记》中记载了该文撰写缘起及发表始末。整体而言,夏鼐对史岩《敦煌石室画像题识》一书评价不是很高,但对向达抄录题识评价甚高。该文采用“互证”研究方法,对《敦煌石室画像题识》进行补正,力求得出客观、正确、全面的结论,反映了夏鼐严谨、求实治学态度。该文为相关研究提拱了一些有价值史料,如敦煌洞窟编号等重要问题,夏鼐文中提出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学术价值。该文主要材料是抗日战争期间夏鼐在敦煌考察、发掘所得,反映了他不怕困难、忠于学术精神,亦反映了他与向达、劳斡交谊点滴。作为一位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夏鼐对敦煌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敦煌石室画像题识 夏鼐日记 夏鼐 敦煌洞窟编号
  • 简介:《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基于民间故事类型视角》以民众生活为根基,以民族关系为旨归,依托汉藏民间故事类型提炼和分析,探讨和解析汉族、藏族民间叙事传统共同性、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而洞见和阐释民间叙事共同体共享性与意义。论著中提出一系列关于汉藏民间故事、汉藏民间叙事传统交流新观点,不仅对于汉藏文化关系研究,而且对于中国民间叙事学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汉藏民间叙事传统 民间故事类型 跨族际比较研究
  • 简介:楼、阁、塔是我国古代不同环境、不同使用功能、不同文化要求下产生极具特色建筑形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无论是从文化意义上,还是其建筑造型与形制上都有其特殊意义.分清楼、阁、塔这三种建筑形式与文化意义,对今后指导我们在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缮与复原工作中,尤为重要.

  • 标签: 文化含义 建筑形制
  • 简介:满语同本语族语言、满语同蒙古语族语言间进行比较研究论著有不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这段历史时期里,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和蒙古语族语言专家学者做出来相当好学术成绩,而且关系到满语口语和书面语,也关系到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强有力地推动了满语比较研究,拓展了满语研究视野,给满族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和生命力。

  • 标签: 满语 其他语言 比较研究 学术价值
  • 简介:地方志或方志可以分解成"方"+"志"。由于历史上社会文化制度不同,中国和西方社会治理结构"方"有着不同含义,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区性"方",在西方则表现为封建庄园采邑和教区性"方"。地理大发现后,伴随着殖民主义所产生西方人类学民族志将视线转向异国异族"他乡""他方",由此产生了各自相对应实证记录文献。文章考察了中西方语境中"志"与"方志"语言转换和文化理解,比较了中国方志与西方地方史(志)、西方人类学民族志背后文化生成机制及其特征特点,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提出建立中国版人类学民族志,并提出适应走出去战略中国方志发展转型,将相对于以中国为天下"地方"志改造为相对于以世界为天下"方"志,方志既要吸纳人类学"走出去"外向思维,也要吸纳人类学"走下去"田野思维,以此改造传统封闭地方志,增强方志活力及其文化学术价值。

  • 标签: 地方志 文化比较 语言翻译 人类学民族志 全球化
  • 简介:本文将以馆内所藏雷州窑和长沙窑、吉州窑、磁州窑藏品为研究对象,从最直观器物装饰工艺着手比较异同,进而探究其各自形成背景异同,再探讨其各自流通方向,尽可能全面对比这些褐彩瓷共同点和不同点,继而挖掘南北褐彩窑址之间影响关系。

  • 标签: 雷州窑 长沙窑 吉州窑 磁州窑 比较
  • 简介:陈列布展是纪念馆核心,在川北行署纪念馆陈展设计中,以"事实为依据",以创新为主旨,以多维立体化多种展示方式相结合,对设计主题、时空变换进行多重视角表述,充满情景化抒情表达,力求设计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新颖而有预见性、富于时代特色、精湛工艺,符合展示科学与实用性原则展示空间构建。

  • 标签: 多维空间 情景化 展示设计
  • 简介: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严格意义上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桑杰扎布翻译《格斯尔传》与2016年出版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格斯尔》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探究二者体例、语言修辞特点,从而评述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 标签: 史诗传统 《格斯尔》 木刻版 汉译本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