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作者: 孙石毅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青年生活》 2018年第8期
  • 机构:摘要:古典诗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作者将以古代诗歌为研究对象,从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在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扎根落地。
  • 简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古诗文教学工作则能够有效体现出我国文化意蕴,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就以如何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当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进行研究讨论,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策略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传统造型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即造型、色彩运用、传统元素的内在精神和营造意境三方面。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使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开创本民族传统设计应用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 标签: 传统文化 中国元素 造型 视觉传达设计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传统造型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即造型、色彩运用、传统元素的内在精神和营造意境三方面。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使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开创本民族传统设计应用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 标签: 传统文化 中国元素 造型 视觉传达设计
  • 简介:数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旨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社会、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然而,现实中数学教育过于重视数学教学的“科学性”,而忽略“应用性”,势必加重数学学科的“工具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应用性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系统介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的基本概念;其次在概念明晰的基础上分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另外有针对性地分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 标签:
  • 简介:就高三语文学习的现状来看,学生上课劳动强度很大,但学生的学习效率却相对滞后,甚至长期处于枯燥状态中,因此,本研究以笔者作为高三学生的角度展开切入,根据高三语文复习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法与内容分析法,对高三语文复习课的学习进行相关阐述,以期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高三语文 学生 复习 生活化
  • 简介: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课程,历史具有育人导向的学科特色。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以往固守课本知识相反,当下历史教学聚焦历史的实用功能,注重历史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对照,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生活角度思考历史,寻找现实问题的历史依据。笔者就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促使历史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

  • 标签: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
  • 简介:通过对镇江地方传统音乐的每一个剧种、曲种、乐种、歌种的音乐特点、调式特点和曲式结构的分析,结合这些镇江地方传统音乐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音乐系的实践教学,阐述其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方法,总结其教学规律,探寻镇江地方传统音乐在高校教学实践的教育学属性。

  • 标签: 民歌 镇江 丹阳 传统音乐
  • 简介:根据多年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对数字不敏感、感觉数学学科复杂而导致畏惧心理的困难现象,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许多教师均开始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寻找方法——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个教学手段也就出现了。然而,现实中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运用却存在着诸多误区,作者通过在某年级连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在正确认识误区的同时也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课堂教学 生活化
  • 简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提升,个性定制化婚礼的婚庆策划服务成为了婚庆消费中的核心。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感召之下,举办一场既美又有底蕴的定制化中式婚礼,日益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选择。自古以来,中式传统意象就在中式婚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今更是如此。婚礼中到底会用到哪些中式传统意象?它们以什么形式出现?这是婚庆从业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 标签: 中式传统意象 中式婚礼
  • 简介:小学是教育教学的启蒙阶段,对于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原本的灌输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授课方法逐渐暴露出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接地气的教学模式,采用与小学生性格、习惯和行为生活相似的经历实施教学,不仅能够增添教学乐趣,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学以致用。本文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加以阐述,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走出教学局限性,让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

  • 标签: 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堂 小学教育
  • 简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主题教学实践中既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坚定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自信心,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华优秀文化 &ldquo 基础&rdquo 文化自信
  • 简介: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均有了或多或少的完善。实施新课标内容旨在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现就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来讲,分析其“生活化”改革方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首先,概述了现如今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情况,其次就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有机融合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措施。除此之外,还包括落实情境教学法的手段以及引导学生深切感悟教学内容的措施。

  • 标签: 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化教学理念
  • 简介:物理看似深奥,但其中的理论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对各个科目的知识生活化,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到一起,也就是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是现今物理任课教师需要研究探讨的难题。本文以初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为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对如何将物理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实践探讨与分析
  • 简介:学宫文化,是梅州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学宫文化作为一种无意识传播的文化载体,会给梅州的校园文化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当代梅州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吸收了学宫文化中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传统精神,推动了梅州地区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词学宫文化;校园建设;影响;梅州(一)梅州的学宫文化及其特点学宫,是唐代之后的官办教育机构1,学宫是儒家文化的载体,对当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岭南地区也早早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在宋代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学宫,其中,梅州地区的学宫办学特色鲜明、制度完善,极具研究价值。梅州地区学宫有六个,保存完好学宫有三个,分别是梅州学宫、兴宁学宫和长乐学宫。梅州学宫又称孔庙,坐落在广东梅州梅城江北,位于梅州市梅江区凌风西路南门考院前,梅州学宫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年间,知州滕元发初建州学于梅城西区。兴宁学宫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民中学内,建于明成化年间。长乐学宫位于五华县,为古代传统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是嘉应五属中规模最大的学宫。首先,梅州的学宫都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体制上建设完备、功能齐全。清朝时,设有大成殿、明伦堂,供讲学之用。明伦堂设有东西两斋房,供人居住以及存放祭器和书籍。大成殿右有尊经阁,作藏书用,甚至还有馔堂提供伙食。西庑西北边有射圃和箭亭,供武举之用。明清时期,学宫的直接负责人为教谕,是县学的最高长官,负责掌管学宫中的文庙祭祀和教育所属生员的任务;训导则是辅助教谕的助手,负责具体的学宫教育事务。其中,兴宁学宫设教谕和训导各一名,教谕一般是举人出身,训导出身或为举人或为贡生。2其次,梅州学宫的历史悠久、学风纯正。梅州的学宫虽然历史久远,但是作为早期有影响力的“大学”,文化建设鲜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师生,大力创造了优秀的传统儒家精神。学宫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其中对当地影响最深的就是“科举”,儒家要求积极的入世精神,致使当地学子纷纷为民请命、分忧,源源不断地到学宫求学,梅州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与当地一直以来的“耕读”传统息息相关。学宫教官的俸薪及生员的日常花销,也有部分来自于学田收入。3(二)学宫文化对当地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梅州的学宫虽然在当代社会失去了“学庙”的性质和教育功能,但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以及学宫内的营造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对当地的校园文化建设仍旧保存着极大的积极影响。4例如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嘉应学院,长期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示范教育,打造师范教育品牌。其次是随着孔孟等儒家思想在中国教育体系比例不断扩大,国学教育逐渐成为热门,学宫文化作为儒学文化的代表和载体,更加扩大了国学教育在当地文化的影响面。此外,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行为模仿能力非常强,老师需要言传身教和从国学的魅力方面进行灌输和引导,提升国学课堂的趣味性。学宫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可以作为教育的催化剂,使得语文学科的建设更加全面化、多元化,使学生内心深处爱上语文,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第三是梅州的学宫文化促进了当地教育的不断改革。学宫文化历久弥新,虽然在战火中遭到破坏,但是得到了各界人士捐资捐款修复和革新。受到学宫文化的影响,当地教育部门为了提升教育实力,一直在加大对教育的支出和扶持力度。当代社会的生活背景下,经济飞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很多学校的教育观念创新性比较低,会出现跟风现象,一个地方的教育风格是“衡水模式”,那么其他学校也会纷纷效仿。而在学宫文化的影响下,创新是当地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梅州客家山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有许多成果,特别是对音调、艺术特征、唱腔和传统传承方式等方面。梅州市积极开展“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该活动是由梅州市教育局、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和梅州市文广新局联合各试点学校举行的一次客家山歌走进梅州市中小学传承行为。5此外,梅州市加强了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领导,各顶点学校成立了足球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第二责任人,组织多种多样的足球娱乐,在公共体育方面也给予了足球项目大力支持,让“足球走进校园”依托足联开展梅州市展翅计划,培养一批自身素质过硬的足球教练。(三)总结总之,梅州的学宫文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上突出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当地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的国学兴趣,树立了朴实的学风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了建筑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继承下去,就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学宫内各种设施、综合开发,要发挥学宫的真正价值,加浓学宫文化传承。参考文献1刘正刚,钟玉平.明清时期兴宁学宫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0)15-21.2刘正刚,钟玉平.明清时期兴宁学宫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0)15-21.3刘正刚,钟玉平.明清时期兴宁学宫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0)15-21.4王志远.孔庙遗存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山东社科论坛--首届“传统建筑与非遗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中国儒学年鉴》社,20174.5杨嘉骏.继承弘扬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2017.

  • 标签:
  • 简介: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饮食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烹饪规模越来越大,厨艺水平也显著提升,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饮食文化的集大成时期。自清入关以来,以满汉为主,其他民族为辅,在各民族互相影响的推动下,饮食文化呈现出自然的交流状态,最终影响了当今北京城的饮食文化。关键词满族饮食;北京菜系;满汉全席;满汉融合本文讨论的是自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的饮食文化对北京饮食文化的影响。后金建立到清入关以前,这一时期的满族社会经历不同社会阶层和等级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入关前的满族饮食文化首先,表现为饮食来源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食物品质与数量上的不同,当时满族的食物来源相对匮乏,大多是打猎得到的食物,还有少数是通过交易完成。而贵族阶级食物,则主要是通过渔场或者猎场以及贡赋得到。其次,表现为饮食内容的差异。统治阶级虽然颁布了对饮食内容的规定,但从相关资料及史实中不难发现,这项规定仅仅是针对民间而非贵族阶层,贵族阶层的饮食内容并未受到影响和限制。比如,清朝天聪元年,皇太极颁布诏书,昭告后金广大民众,要求上至大汗贝勒,下至平民百姓,凡是用以祭祀或者殡葬等不能够使用大型的牲畜,比如马、牛、驴和骡等。《满文老档天聪汗下令不得任意宰杀牛马骡驴》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67页。最后,还表现为饮食器具的差异性。民间器具大多为铁质、铜质或者陶制炊具。盛具,却仍以木器为主,虽有少量的瓷器和金属器,但并非是普遍现象。而贵族们的饮食器具则涵盖了金、银、铜、锡、瓷等制品。二、入关后的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及其特点清政府正式成为华夏民族的统治者之后,满族饮食文化开始逐渐在华夏大地承担着核心的角色。而北京作为清朝首都,受的影响更为深远。首先表现在饮食文化的汉化。清朝在以北京为都城之后,满汉以及其他民族的交流会变得日益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就实现了自我的交流。尤其是满族的“皇亲国戚”,在和汉族官员来往时,往往会吸收汉族的一些习惯模式,然后再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善,于是“满汉全席”的概念开始出现。由此又进一步衍生成五族共和宴,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联盟宴。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有以下特点首先,官府以及贵族阶层的的家宴,是市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地位不容忽视。官府菜与官府文化关系之密切,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宦家族的几代兴衰与记忆。其次,宫廷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相对特殊的一部分。清代宫廷饮食的演变更为完善,达到其无法超越的水平。统治阶层对于饮食口味的完美追求,以及当时的物产富饶,社会稳定的宏观环境,这为宫廷的饮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最后,市井饮食文化开始成型,那些可以体现北京市井饮食习俗的各种烹调技艺,以及饮食特性都基本明确。那些特色小吃等,开始得到各层民众的广泛认可。北京当时作为清政府的都城,其中的民众贫富差距极为显著,官家菜、宫廷菜和民间菜具有典型的差异。三、满族饮食文化对北京的影响满族入主中原之后,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文化上,满族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起到了主导作用。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避免被同化,必然要保持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所以那些传统的习俗依然得到传承。而我国传统的华夏饮食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引入满族的一些饮食习俗。其影响表现在丰富了北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内容。第一是食材的多元化。随着满族入关之后,长白山、东北三省的那些大量美食开始从盛京源源不断的运送至北京、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满族人极为喜爱糕点类食品,因此这种习惯开始逐渐流传到整个华夏大地。例如知名的满族食品,那就是萨其马,现在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第二,随着清政府的统治日益深化,满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些饮食礼仪也开始影响到汉族民众。其中最为典型是在满汉全席中上菜需要使用两至三天的时间,而且在上菜之后,还需要做到三撤席。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满族贵族当时的待客之道,并被汉族的贵族阶层所接受且遵循。第三,在满族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开始满族化,蒙古贵族阶层在宫廷饮食方面满化较小,但是日常习俗方面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满化。如,“立春吃萝卜,立秋吃大白菜包”林洪《中国食疗大全》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99页。等等。四、结语长期以来,北京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汉族聚居地,其饮食文化被打下了浓重的汉族饮食文化烙印。然而北京在古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四战之地,因此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留存,所以北京饮食文化中,包容着北杂狄虏的属性,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京菜系。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M北京光明日报社,1989年。2《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七》M,台湾华文书局。3《满文老档》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4吴正格《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8年。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0。6鄂尔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7李民寞《建州闻见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8孙进己,张璇等《女真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9刘小萌《满族的部落与国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10郎秀萍《满族家庭常用食谱》A,《广东满族研究资料汇集》C,广州广州天成印刷厂,1995年。11万建中、詹娜《满族饮食习俗的生态意蕴与生存智慧——以辽宁满族春节饮食为例》,《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12期。12吴正格《满族饮食的改良与创新(二)》,《烹饪论坛》总第101期2010年第27期。13郝德利《入关前满族社会风俗变迁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李自然《试论满族入关前饮食文化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2002年第4期(总第71期)。15万建中《北京建都以来饮食文化的时代特征》,《文化广角》2012年第5期。16李学成《试论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辽宁广播电视学报》2001年第2期。17刘威《近代开原满族的衣食住行变化》,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何雨《东北满族饮食中的面食文化研究》,《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2期(总第138期)。

  • 标签:
  • 简介:中国传统艺术是扎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土壤之中的,它是厚重的,多方面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主体性象征手法运用的普遍,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表现出来与西方艺术全然不同的特点之一。在中国,绘画、诗歌等等艺术形式,都普遍运用主体性象征手法。当然,这种主体性象征手法的运用是相对于西方艺术而言的。那么,本文旨在从比较艺术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艺术学的方法来阐释出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主体性象征手法的特点。

  • 标签: 中国 传统艺术精神 主体性 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