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1年中天勤事发后,相关的监管政策导致审计师在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的同时,需要承受来自客户的更大压力。在监管政策带来的双面夹击下,审计师报告决策的谨慎性将朝着哪个方向移动?采用1999至2002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在相关监管政策出台之后,审计师发表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明显下降,同时,审计师对于不同方式的盈余管理采取了差别报告策略。总体看来,审计师报告决策的谨慎性是下降而不是上升了。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审计意见决策的谨慎性方面,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小所的下滑幅度要快于大所,本地所要快于非本地所。本研究为理解监管政策在形成审计意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帮助。
简介:本研究观察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在审计意见变通行为上的博弈过程。首先,本文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倾向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行为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该发现支持证券监管部门对审计意见变通行为的关注及相关政策(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底发布14号文)的必要性;其次,本文通过对14号文政策效应的初步检验,并未发现该政策对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在逞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与保留意见之间的选择行为上显示出显著的遏制效果;同时,在2001年度审计,按上市客户数量排名前10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整体上反而表现出吡中小型事务所更强的审计意见变通倾向。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不良执业环境对注册会计审计报告行为的显著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有关监管政策在短期内尚难以充分发挥其预期效用,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需要综合治理。
简介:在声誉和赔偿等机制的作用下,如果高业务量的审计方将因机会主义行为而损失更多,则会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从而产生审计业务量效应。本文则试图为监管引致的审计业务量效应提供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当监管方为保护投资者而集中取缔违规者的从业资格,不仅惩罚了已有的错失,还示范了审计业务量和机会主义成本的正相关性,即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将导致所有的市场业务的丢失,从而激发审计方业务量和其后续机会主义概率的关联性。在此理论预期下,本文的检验结果表明,当“从业资格取缔”型监管事件发生,审计方的业务量越高,其客户公司的短期超额回报也更高,暗示当监管通过抑制未来的机会主义概率而对投资者形成保护时,激发了审计方的业务量和机会主义审计行为的关联度的信念,投资者根据审计业务量调整了对客户公司的价值预期。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监管的“惩前治后”的示范性质和其引发审计业务量效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