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开平市产酱油中铵盐含量及其污染来源,为酱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酱油中的铵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计算铵盐比率和合格率;检测原料焦糖色中氨氮含量和糖蜜中铵盐含量。结果半成品酱油铵盐合格率(100%)和成品酱油铵盐合格率(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1〈P〈0.05);成品酱油中生抽酱油铵盐合格率(100%)和老抽酱油铵盐合格率(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P〈0.01);焦糖色中氨氮含量在0.02%~0.04%之间,全部合格;糖蜜中铵盐含量在0.05~0.25g/100ml之间。结论开平市产部分酱油品种铵盐含量超标,是加入铵盐含量高的糖蜜导致。
简介:为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物监测及其健康影响评价的研究"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食品污染物分析质量控制研究;污染物(包括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监测技术研究;建立有害物质暴露危险性评估技术;生物学标志物研究.研究完成后,建立了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污染物监测网框架,提出了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分析质量控制评价原则,提高了我国污染物监测水平.绘制了我国食品污染物基本状况表.我国食品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铅污染,各年龄段铅的摄入量偏高,特别是儿童已经达到PTWI的105.6%~109.7%.说明我国食品中铅的含量偏高,应该修订国家标准.镉污染主要在鱼类,全国平均值超过国家标准,其中河南省淡水鱼的镉平均值是国家标准的近3倍,其他食品镉的污染不严重.砷、汞在食品中的污染不严重.成功地以总膳食研究为手段进行膳食暴露评估.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反映人体微量氯丙醇暴露的β-氯乳酸的痕量检测技术,并作为理想的接触标志物用于人体氯丙醇的暴露评价;初步建立了以监测母乳中二NFDA1英负荷水平作为接触标志物和生殖内分泌指标作为效应标志物的体系;应用人胚肾LH/CG受体重组细胞株生物发光法测定血清中的BCG.研制出监测网研制数据上报系统计算机软件.该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方法和科学依据.
简介:目的了解肉鸡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和配送分销各环节的沙门菌污染状况,确定易受污染的环节和样品类别,为预防和控制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济南市肉鸡孵化场、养殖场、屠宰场(点)和配送分销点设置16个监测点,按不同的季节和环节定期随机采集监测样本。检验方法按照《2012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执行。结果监测17种样品共1204份,13种样品检出沙门菌202株,总检出率为16.78%。除1种不可分型外,其他分属4群28种血清型,以印第安纳血清型沙门菌最多(37.13%);4个环节中,以屠宰加工环节沙门菌检出率最高(23.14%);四个季度中,以第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最高(21.74%);17种样品中,以屠宰环节的褪毛后整禽样本沙门菌检出率最高(42.19%)。结论济南市肉鸡相关行业的沙门菌交叉污染严重,应加强肉鸡生产链全过程的监管和监测,并针对各污染环节和工序,确定不同的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以减少沙门菌的交叉污染。
简介:目的通过对南京城北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和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南京城北1家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病例信息和粪便标本,对标本中肠道病毒、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进行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583份标本中,病毒检出率为31.73%(185/583),其中诺如病毒110份;病原菌检出率为2.57%(15/58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份;不同季度之间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44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为发病高峰期;可疑食物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南京城北地区食源性疾病感染的主要病毒为诺如病毒,其次为轮状病毒;病原菌感染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加强健康宣教和卫生管理,完善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制度,提高监测水平,增强食源性疾病防控能力。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市部分食品中重金属、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有机氯及菊酯农药残留以及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污染现状,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控制。方法按GB/T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检测铅、镉、汞、有机氯及菊酯农药残留、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结果39份样品中铅超标5份;镉和汞无超标样品。50份蔬菜样品中检出毒死蜱农药残留1份,超标1份;氯氰菊酯农药残留2份,超标1份。10份茶叶样品中检出联苯菊酯农药残留1份,无超标样品。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有机氯及菊酯农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均无检出。结论大连市部分水产品中铅含量较高,污染较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控制污染。农药残留水平较低,只在个别蔬菜和茶叶中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简介:为给评价声称具有提高免疫的能力的含乙醇保健食品提供依据,观察不同剂量乙醇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采用17~20g的雄性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以0、0.67、1.33、3.33、6.08、8.00g/kgBW乙醇每天一次灌胃给予,灌胃量为20mL/kgBW,连续灌胃30d后,分别测定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活性等7项指标.结果表明:(1)乙醇可以导致小鼠的免疫系统损伤.(2)8.00g/kgBW(50%)剂量组在一次灌胃后20min内全部进入昏睡状态,24h内全部死亡.(3)6.08g/kgBW(38%)组小鼠死亡率为82.2%.存活小鼠碳粒廓清能力低下,至30d时仍未恢复.(4)1.33g/kgBW(8%)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吞噬率)降低,但对鸡红细胞吞噬指数无显著性影响.(5)0.67g/kgBW(4%)组NK细胞活性降低.(6)3.33g/kgBW(20%)组小鼠的7项免疫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7)以酒精为载体的保健食品在进行免疫调节作用评价实验时,小鼠灌胃液中酒精的浓度不宜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