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山东省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至2009年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至2009年枣庄市共计出生活产婴儿30723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677例,死亡率为11.97‰。婴儿死亡3338例,死亡率为10.86‰,占5岁以下儿童总数的90.78%,其中新生儿死亡2665例,死亡率为8.67‰,占婴儿死亡总数的79.84%;1—5岁儿童死亡339例,死亡率为1.1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9.22%。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8.90,P〈0.05)。分别统计各年度不同阶段儿童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x2=512.93,P〈0.05)、婴儿死亡率∽:491.73,P〈0.05)、新生儿死亡率(x2=422.40,P〈0.05)、1~5岁儿童死亡率(x2=34.38,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死亡率为11.02‰(1847/165738),女童死亡率为13.10‰(1830/137823),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4,P〈0.05)。因抢救无效在医院内死亡者3143例,占85。48%;在家中或就医途中死亡者534例,占14.52%。死因前7位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畸形、意外死亡、先天性心脏病和颅内出血,前3位死因致死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9.11%(2174/3677)。结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002年至2009年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水平、提高危重患者急救能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等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简介:目的对184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可行性对策。方法以人群监测为基础,按乡镇(地段)为基本监测单位,对2008年淄博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监测,分析主要疾病死因、分类死因、死前诊断级别、死前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2008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同比明显降低;前5位疾病死因顺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意外中毒、白血病、颅内出血;前5位分类死因顺位为新生儿疾病、先天性异常、意外和中毒、肿瘤、神经系统疾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年龄呈反相关关系。结论应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加强新生儿保健管理;强化3岁以下儿童系统化管理和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工作;④有针对性地开展三级预防工作;⑤大力加强完善农村妇幼卫生网络建设。
简介:目的评价上海市南汇区祝桥、宣桥、三灶三镇“卒中高危人群筛检与重点干预”策略的三年实施效果。方法1999年初对三镇35岁及以上人口共36944人进行卒中危险因素基线调查,对有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检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筛检出3076例危险因素暴露且CVHI积分值低于70分的高危人群,在一般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脑安胶囊重点干预,随访卒中发病。结果不同人群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危险因素暴露组1561.92/10万,无暴露组81.24/10万;重点干预组804.09/10万,一般干预组2107.73/10万(P<0.01)。重点干预组比一般干预组累积发病率下降61.85%。结论CVHI是一种有效的高危人群筛检手段,脑安胶囊重点干预效果良好,高危人群筛检与重点干预策略实施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吸全麻联合单次骶管麻醉在1岁以下幼婴儿肠套叠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肠套叠的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麻醉采用静吸全麻,观察组患儿麻醉采用静吸全麻联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中T2和术毕T3的心率(HR)、血糖,以及术中麻醉药用量,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清醒出室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的心率(HR)、血糖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1、T2、T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清醒出室时间,术中麻醉药品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岁婴儿在进行肠套叠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不仅能够提高术中麻醉效果,并能减少对患儿心率的影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缩短,麻醉药品用量减少,还能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