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量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量变化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量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筛选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诊的43例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参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低剂量给药治疗;筛选2022年7月~2023年12月接诊的43例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大剂量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脑梗死治疗效果以及动脉狭窄改善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改善情况较参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大剂量给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情况,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病灶的临床特点及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h以内发生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深穿支供血区域单个腔隙性梗死患者60例,将其根据梗死部位及载体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伴有MCA病变组和腔隙性脑梗死不伴有MCA病变组,分别对这2组的病人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临床特点(NIHSS评分、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月后mRS评分比较。结果: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血压变异性、NIHSS、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物治疗3月后mRS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梗死部位及MCA病变,提示了MCA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 要:目的 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46例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根据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3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16例。分析两组在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TIBI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静脉溶栓24小时内的TIBI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TIBI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监测有利于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从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并确定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患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后时间差异为出发点,将其平均分为普通组、对比组,二者同样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过程中,普通组延续使用传统手术室护理方法,对比组则使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方法,分别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组病患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手术出血量三项数据都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对比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普通组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过程中,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的应用能够明显压缩病患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同时手术中的出血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非体外循环的状态下,老年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的状态下给予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77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术后新发房颤18例并纳入房颤组,术后未新发房颤59例并纳入非房颤组,收集两组基线资料,Logistic分析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左心室内径≥38mm、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导致老年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的状态下,老年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包括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术前左心室内径≥38mm、糖尿病史,需临床及时针对性干预,加强预防和控制。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盐酸有美托咪啶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有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对照组采用20%中长链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治疗,观察2组患者镇静评分、谵妄发生率、停药后唤醒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学压及心率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VAS视觉评分法评估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为3~4分39例,高于对照组的3-4分30例(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7.19%,低于对照组的19.0%(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59.5%(P〈0.05);观察组停药后唤醒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啶辅助镇静镇痛的临床效果屁著,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停药后唤醒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手术组)21例,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以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评定2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组生存19例(90.47%),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2例(9.52%),2级3例(14.28%),3级9例(42.8%),4级5例(23.8%),5级2例(9.52%l内科保守治疗组生存26例(78.79%),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7例(21.21%),2级19例(57.5%),3级4例(12.1%),4级3例(9.09%),5级0例,2组不同治疗方法相比较,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