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鼠模型肺微血管发育和CD34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持续高浓度氧暴露建立致新生小鼠BPD模型,将48只2日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BPD组和空气组,每组24只,BPD组养殖箱内氧气浓度维持70%±5%,于生后第3、7、14、21天两组分别处死6只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和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alveolarcounts,RAC),用免疫组化检测CD34表达水平,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及平均光密度(averageopticaldensity,AOD).结果与空气组比较,BPD组肺组织CD34表达量减少,MVD明显减少,肺泡数量简化.BPD组生后第7、14、21天RAC低于空气组,生后第14、21天MVD和平均AOD均低于空气组(P〈0.05).结论持续高浓度氧吸入可导致新生鼠肺微血管发育异常,MVD减少,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BPD发生的重要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轻度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式统计于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因轻度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而就诊于我院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本次调研共纳入29例病人。总结治疗结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结果证实,参与本次调研29例病人均存在盂唇损伤情况,损伤我只在髋臼前外侧,指针方向为11点至4点种方向。病人盂唇与正常者盂唇对照存在肥厚、宽大等情况,另外损伤程度较重,损伤类型以严重磨损、臼缘剥离、横断、层裂、纵裂等方式为主。其中对10病人实施了盂唇缝合术,对19例病人实施了盂唇清理术。29例参与调研病人中,10例病人股骨头软骨、髋臼均未见损伤,其中有5例病人股骨头软骨存在损伤程度,4例病人髋臼和股骨头软骨位置存在联合损伤,有10例病人存在髋臼软骨损伤疾病。结论 虽然对病人实施了随访,但随访时间有限,加之关节镜手术不能改变病人髋臼生物力学因素,而且无法消除病人髋关节局部应力集中情况,故而此治疗举措长久疗效是否确切有待考察。另外,在手术治疗中,要严格根据斌人手术适应证进行选择,对于已经存在骨关节病,且表现明显病人要慎重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而且要详细告知病人疾病情况,使病人对于手术有合理期望,充分了解手术治疗目的、效果与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单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盆骨正位X线摄影及CT三维重建(3DCT),根据3DCT数据指导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侧与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差距以及垂直距离,观察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盆骨正位X线资料,可观察到患者髋臼前后径显著缩小、髋臼后壁增厚且深径变浅。手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0.15±3.25)mm和(23.49±6.58)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85±1.26)mm和(3.22±1.25)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手术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探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会围绕在NICU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展开深入分析,对这些病人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并分析该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此次探究过程中,需要有真实病例的配合,为此,将从我院NICU在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之间接收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之中随机选取100位,通过相应的分组方式,将这些患儿分为两个人数均等的小组,其主要差异在于应用的护理模式不同。此次探究的主要护理模式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因此将采取该模式的患儿纳入实验组,另一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称之为对照组。在后续护理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从患儿的多种表现入手加以对照探究。结果:调查患儿家属不良情绪评分、每位患儿的体重,多方面比较均显示,实验组的表现更为优良(
简介: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术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5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作为单侧组,29例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作为双侧组,通过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程度、骨髓泥分布渗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结果两组手术顺利完成,单侧组再手术时间(29.5±2.84)min和术中X线曝光次数(9.46±0.76)次少于双侧组的(49.7±1.03)min、(19.51±0.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及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OVCF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达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前者在手术时间、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而对于压缩程度重、术中骨水泥弥散充盈不佳的病例则应选择后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齿槽塑形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3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收的20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鼻齿槽塑形治疗前以及术后3年分成3个时间点,分别是T0(初次就诊)、T1(鼻齿槽塑形结束)、以及T2(术后3年),将患儿的正面以及上仰90度面部进行照片拍摄,比较照片中患儿的鼻部情况。结果:照片中T1的鼻小柱以及鼻背倾斜度、健侧鼻孔的高度和宽度比均明显比T0小,差异较大(P<0.05);且T2的鼻小柱以及鼻背倾斜度、健侧和患侧的鼻翼高度之比、健侧和患侧的鼻底高度之比、以及内眦和鼻底的连线之比均明显比T1小,而患侧的鼻底和鼻翼的高度之比明显比T1大,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鼻齿槽塑形应用到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使患儿的鼻部对称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能保证术后3年的鼻部情况一直稳定维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伸护理对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症在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的临床疗效,探讨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症病房延伸护理的方法,为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提供新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名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接受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延伸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BS评分、平衡功能、ADL能力评分。结果4周后治疗组在Barthel指数、USN的改善程度、自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伸护理可改善高海拔地区脑卒中患者USN程度并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苏合丸引起肾损害的不良反应临床特点。方法:回顾研究102例因服用冠心苏合丸引起相关性肾损害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致肾损害的临床特点、ADR表现、服药情况、治疗方法等。结果:102例患者中,女性76例,占74.51%;平均年龄为(66.42±10.31)岁;平均服用药物时间为(8.45±7.55)年;服用1~9年出现ADR的患者占61.76%;102例ADR程度分级均为严重,临床表现均不典型,病情呈隐匿性进展,均伴有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67例肾图检查均出现双侧肾功能中重度受损;98例B超双肾体积缩小,严重受损,且大小不对称。结构不清呈弥漫性改变;25例肾脏病理活检以中重度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为主。结论:患者肾功能受损情况与服用冠心苏合丸的时间长短、服用剂量不平行,个体差异较大;肾功能呈进行性损害,对出现贫血、肾功能损害及肾脏大小改变的患者应追问其服药史,以求尽快确诊救活。
简介: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2和33岁)分别因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入院手术治疗,均无肾病史,分别于第2和第4次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g后出现恶心、呕吐、血尿、尿量减少、轻度水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Scr和BUN异常(例1:Scr423μmol/L,BUN7.2mmol/L;例2:Scr443μmol/L,BUN6.8mmol/L)。2例患者均立即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接受止吐、止血、利尿和补液等对症治疗,并分别于用药后第5和第3天转外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2例患者的尿量、Scr和BUN分别于转院后第18和第20天恢复正常(例1:Scr49μmol/L,BUN4.1mmol/L;例2:Scr55μmol/L,BUN5.1mmol/L)。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中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本院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 9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分为 2组,每组分别 49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按照相同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完成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 +托烷司琼 +生理盐水进行 PCIA,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应用纳布啡。记录两组老年患者术后苏醒 0.5h、 1h、 4h、 12h和 24h的 VAS评分、 Ramsay镇静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苏醒 0.5h和 1h的 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P>0.05);但观察组患者苏醒后 4h、 12h和 24h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苏醒 0.5h和 1h的 Ramsay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P>0.05);但观察组患者苏醒后 4h、 12h和 24h的 Ramsa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仅 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4.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纳布啡结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PCIA,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镇静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