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肠癌淋巴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肠癌有无淋巴转移转移数目的多少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文献中报道有关检测大肠癌淋巴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探讨几种检测大肠癌淋巴的方法,籍此能为临床综合合理治疗大肠癌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大肠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能准确反映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的状况。术后对SLN大体转移的诊断较为容易,对微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tumorcells,ITC)的诊断通常依靠连续切片(逐层切片)HE染色和(或)免疫组化。准确而快速的术中诊断可以使SLN阳性者通过一次手术进行完全的腋淋巴清除,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印片细胞学和快速冰冻病理诊断,而敏感性更高的分子诊断开始应用于SLN的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转移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肿瘤淋巴与细胞外基质降解、浸润、迁移及肿瘤血管形成有关。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uPA、PAI-1、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结果uPA、PAI-1、VEGF和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影响淋巴的相关因素是TNM分期(P〈0.001)、肿瘤侵犯程度(P=0.034)、uPA表达(P=0.048)、VEGF表达(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高表达是淋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3)。结论uPA、VEGF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密切相关,促进了肿瘤转移

  • 标签: 肺肿瘤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单纯手术、术后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等3种治疗方式与淋巴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87例胸段食管鳞癌3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率44.82%(39/87)。淋巴率与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等有关(P〈0.05);术后放化疗组淋巴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P均〈0.05);术后放化疗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和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术后放化疗是防止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淋巴的有效治疗方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的重要因素;治疗方式与淋巴率密切相关,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对单纯行放疗的中晚期胸下段食管鳞癌,建议照射膈下淋巴引流区,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食管鳞癌 治疗方式 淋巴结转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2005年手术治疗的918例直肠癌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与淋巴的关系。结果:肿瘤所在部位与淋巴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的密切程度依次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的最主要因素。结论:直肠癌淋巴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相关,其中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胃癌肝门部淋巴常因压迫胆管而引起严重并发症,放疗虽然可以改善症状,但因肝门部周围组织的结构特殊而使常规放疗的副作用大,患者往往不能耐受。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PLDR)可以在不伤害邻近正常组织器官的同时达到病灶区有效治疗的目的。

  • 标签: 胃癌 肝门部淋巴结转移 脉冲式低剂量率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趋势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0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01例患者中除失访13例外,余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84.8%。在随访期内,术后颈部复发率为3.59%。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存在着不恒定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采用合理的区域清扫术对减少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部 淋巴结 转移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淋巴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收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D2-40蛋白标记淋巴管,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I3K、AKT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I3K和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86.7%,均明显高于癌旁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的4.2%和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组织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TNM分期为Ⅲ+Ⅳ期的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TNM分期为Ⅰ+Ⅱ期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MVD的数量为(13.92±3.02),明显高于PI3K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的(6.5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T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MVD的数量为(13.84±3.08),明显高于AKT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的(6.14±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能够促进微淋巴管的生成和淋巴,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关系。阻断该通路可作为治疗和预防食管癌及淋巴的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PI3K/AKT信号通路 食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淋巴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清扫与胃癌转移相关的淋巴是胃癌根治术的主要内容.术前明确淋巴的范围、程度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的临床 临床应用 分组定位
  • 简介:目的分析进展期近端胃癌的淋巴规律,为进展期近端胃癌的胃切除范围以及是否需要联合切脾提供临床病理学依据。方法选择1989年1月—2010年10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近端胃癌87例,记录每例患者的淋巴数目和大小,计算淋巴总数和平均值,计算总体淋巴率以及No.1~16淋巴率。结果87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4828枚(30—157枚),平均(55.49±20.19)枚/例。其中≤5mm的淋巴占80.39%(3881/4828)。87例中71例有淋巴。有癌转移淋巴中,≤5mm的淋巴占61.22%(562/918)。总体淋巴率为81.61%,No.1~4和No.7~9淋巴率较高(40.22%-79.31%),而No.12~15淋巴率极低(0—2.30%),No.16淋巴率为14.94%;No.5和No.6淋巴率分别为21.84%和14.94%,No.10和No.11淋巴率分别为34.48%和19.54%。结论了解进展期近端胃癌的淋巴规律有助于指导淋巴切除术,因为切除No.5~6和No.10~11淋巴的需要,进展期近端胃癌宜行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术。

  • 标签: 进展期近端胃癌 淋巴结转移规律 淋巴结数目 淋巴结大小 胃周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从转录组水平筛选食管癌淋巴相关基因,为深入研究食管癌淋巴提供线索。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资源,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从转录水平分析、筛选食管癌淋巴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聚类。结果获得了与食管癌淋巴相关基因的相关显著性排序,分析获得的重要相关基因集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及DNA修复、转录等的调控上,并在其中获得了与食管癌淋巴密切相关的代谢及DNA调控领域中的重要节点基因。结论Heatmap图显示获得一簇明显的淋巴相关基因,聚类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代谢和DNA调控等功能上,网络分析获得了KRAS、PPMB、PPP3CA、ATR、WRN、TOP2B等与食管癌淋巴相关的重要节点基因。

  • 标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转录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镜和MRJ检查诊断鼻咽癌颈部淋巴的价值。方法对18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31例出现颈部肿块,占70.81%。颈部肿块位于单侧102例,占55.13%,双侧20例,占15.68%,电子鼻咽镜及MRI检查鼻咽灶分布和咽旁间隙受累与颈淋巴有关,双侧咽旁间隙受累比单侧咽旁间隙受累其双侧颈淋巴率高P〈0.005。以颈部淋巴的影像学分区为标准:Ⅰ-Ⅵ区和咽后区的转移率分别为2.4%、95.42%、51.15%、11.45%、19.84%、0%和75.57%。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鼻咽灶分布与颈淋巴率、大小及在颈部分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鼻咽镜检查及MRI在鼻咽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鼻咽癌 淋巴结转移 鼻咽镜 MRI
  • 简介: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是胃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对胃癌淋巴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胃癌淋巴转移的检出成为可能,其临床意义也日益受到重视。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 微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的关系。方法对12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并对其腋窝淋巴状态进行分析。结果127例中LuminalA型50例,8例淋巴,转移率为16.0%;LuminalB1型28例,16例淋巴,转移率为57.1%;LuminalB2型15例,3淋巴,转移率为20.0%;HER-2过表达型25例,7例淋巴,转移率为28.0%;Basal-like型9例,6例淋巴,转移率为66.7%。结果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可以间接了解患者腋窝淋巴转移情况,或对腋窝淋巴清扫术指征的制定提供帮助。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率 相关性分析
  • 简介: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仅有1~4%[1],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其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有15~25%[2].在中国,2004年一项对多家医院共234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根治切除率仅20.9%,根治术后胰腺癌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36%、13.47%、8.47%[3],在胰腺癌中,胰头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而胰体尾癌的发病率则显著上升,这可能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部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获得诊断有关[4].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报1例已侵犯腹腔干的胰体尾癌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5年,发现孤立的左锁骨上淋巴的个案报道.

  • 标签: 体尾 孤立转移 尾癌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侵犯小肠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受侵犯小肠区域淋巴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侵犯小肠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结直肠癌联合小肠切除者均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小肠受癌性侵犯者5例,4例受侵犯小肠引流区域淋巴阳性,淋巴阳性率为80%。结论:结直肠癌联合小肠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应同时清扫受侵犯小肠引流区域淋巴

  • 标签: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小肠癌性侵犯
  • 简介:目的:探寻未手术及放疗的肺癌行根治性或预防性放疗锁骨上淋巴靶区勾画的范围。方法:将锁骨上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回顾性分析肺癌在锁骨上淋巴转移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肺癌在锁骨上淋巴靶区勾画范围。结果:锁骨上淋巴的肺癌病例中有双侧锁骨上淋巴的占31%;锁骨上淋巴在Ⅰ区出现的占22%,多数与其他区(如Ⅱ区及Ⅳ区)同时出现;锁骨上Ⅱ区淋巴占绝大部分,为99%,与他区一同出现或单独出现。锁骨上Ⅲ区出现淋巴的约3.9%,且全部合并有Ⅱ区淋巴,多伴有大的肿瘤负荷,纵隔及锁骨上广泛的淋巴。Ⅳ区出现淋巴的占16%,均合并有Ⅰ区或Ⅱ区淋巴。结论:Ⅰ区及Ⅱ区是肺癌锁骨上淋巴的主要集中区,临床上考虑进行锁骨上预防性照射时建议包括Ⅰ、Ⅱ区;当Ⅱ区存在淋巴时,结合患者耐受性,考虑Ⅳ区照射。

  • 标签: 肺癌 锁骨上淋巴结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No.16组淋巴)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的进展期胃癌95例,依No.16组淋巴状况分为阴性组(n=64)、阳性组(n=31),分析No.16组淋巴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远处转移率、Borrmann分型、WHO分型、分化程度、CEA与No.16组淋巴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No.16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累及邻近脏器(T4)者分别占54.8%、32.8%,淋巴度>40%者分别占74.2%、14.1%,TNMⅣ期者分别占83.9%、43.8%,肿瘤临近脏器浸润(T4)、临床分期Ⅳ期、淋巴度>40%与No.16组淋巴相关.No.16组淋巴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5、9.7月,阳性组预后显著不良(P<0.05).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度、远处转移、No.16组淋巴、TNM分期影响患者预后.COX回归分析显示No.16组淋巴、分化程度为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表明,无脏器侵犯、合并脏器侵犯、淋巴1%~40%、无远处转移时,No.16阳性组的预后均显著不良(均P<0.05).淋巴度41%~100%、合并远处转移时,两组的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16组淋巴阳性、远处转移、No.16组淋巴并远处转移患者之间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根治性No.16组淋巴清扫的胃癌患者,邻近脏器浸润、淋巴度>40%为No.16组淋巴的主要相关因素,No.16组淋巴患者的预后与远处转移者相当.

  • 标签: 胃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鉴别舌鳞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42例舌鳞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并比较舌鳞癌转移淋巴与非转移淋巴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测量各淋巴的长径(L)、横径(S)、T2信号强度、平均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者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评价上述各项指标鉴别舌鳞癌及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淋巴短径(S)、长径(L)、平均ADC值与非转移淋巴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和常规MRI术前诊断出的转移肿大淋巴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淋巴S/L、T2信号强度与非转移淋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面积分析淋巴ADC值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淋巴阳性准确度最高。结论在常规影像学基础上,定量分析测量ADC值有助于舌鳞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的检出。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舌鳞癌 淋巴结转移 术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乳腺癌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隐性转移(occultmetastases)的病理检测方法。方法对245例常规病理诊断阴性的569枚SLN以100μm间距行连续切片(serialsection,ss)后HE染色(SS—HE),确定检测隐性转移的最佳间距。结果245例患者通过sS-HE检测出隐性转移36例(14.7%),其中大体转移6例,微转移22例,孤立肿瘤细胞8例。569枚SLN中,SS.HE检出隐性转移39枚(6.9%),间距100-、200-、300-、400-和500μmSS—HE隐性淋巴的检出率分别为6.9%、6.3%、5.1%、3.7%、3.5%,间距200μmSLN隐性转移检出率与间距100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浸润性小叶癌隐性转移的检出率(52.0%)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13.9%,P=0.000),而与病理分期、受体状况以及HER-2表达无关(均P〉0.05)。结论SS.HE对于SLN隐性转移的检测具有显著优势;200μm为SS—HE的最佳检测间距;浸润性小叶癌SLN隐性转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 隐性转移 连续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