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胃交界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清扫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48例食管胃交界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每组16例患者。对比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经左胸、IvorLewis组患者清扫下纵隔淋巴结(隆突下、食管旁、下肺静脉旁、肺门淋巴结)明显优于经上腹组,经上腹、IvorLewis组清扫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脾动脉、腹腔淋巴结明显优于经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下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orLewis手术就被列入经胸、经腹的优势,可最大化的完整切除肿瘤,并可提高淋巴结清扫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20例患者,应用紫杉醇行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测量标准和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0%),部分缓解(PR)7例(35%),无变化(NC)5例(25%),进展0例,总有效率(CR+PR)为75%;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20)、50%(10/20),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颈外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估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55例。分别于放射治疗前1天及放射治疗后1天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选取b值为800s/mm2。在扩散加权图像上测量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比较放疗前后所测量数值的变化。结果:放射治疗前转移洼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分别为(2.36±0.52)cm、(5.98±0.41)cm3、(1.38±O.40)mm2/s。放射治疗后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分别为(1.21±0.78)cm、(2.8±0.86)cm3、(2.51±0.44)mm2/s。放射治疗前后所测数值有显著差异P=0.001〈0.05。结论: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后较放射治疗前长径及体积显著缩小,ADC值显著增加。因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简介:目的:探讨乌梅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梅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恢复到正常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配合黄连膏外敷治疗颈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颈淋巴结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头孢类消炎药口服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给予自拟方中药内服加黄连膏外敷,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颈淋巴结炎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促进消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缩短疗程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费用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黄连膏外敷治疗颈淋巴结炎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