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胆囊结核非常罕见,诊断也较为困难。我院2007年1月收治小儿胆囊结核并胆囊结石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胆囊结核 胆囊结石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三孔法内结扎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行性。方法23例患儿于全麻下采用3个Troear技术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切开脐部皮肤戳第1个Troear置入腹腔镜,于右上腹区戳第2个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右腋前线肋缘下戳孔作为辅助操作孔。应用7号线悬吊肝圆韧带,丝线结扎胆囊胆囊动脉,切下胆囊经脐部戳孔取出。结果23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肠粘连松解术,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损伤更小,是一种安全可行手术方法。。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中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5月-2012年7月收治28例胆囊结石临床资料,男15例,女13例,年龄5~14岁,平均10岁,病程5d至3年,所有患儿均2次B超检查确诊,其中单纯胆囊结石1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12例,急性胆囊炎症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8例,肝功能异常7例,本组无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结果本组28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泥沙样结石10例,颗粒状结石18例,单发结石7例,多发结石21例,结石直径2~10mm;手术时间25~55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15~45mL,平均30mL.其中有1例5岁女患,术后第2天出现低热、黄疸,行MRI检查疑胆道损伤,术后第5天再次剖腹探查,发现是合成夹夹闭了胆总管造成胆总管横断损伤,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患儿恢复好,随诊4年,无并发症发生,其余患儿住院时间4~7d,平均4.5d;时间6个月~3.5年,其中1例男孩术后6月因暴饮暴食,发生胰腺炎,其余患儿恢复好.结论正确解剖Calot三角是预防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关键,选择具有腹腔镜操作经验外科医生实施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结石病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单纯动脉导管未闭非体外循环下缝扎术经验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6年6月共收治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10±6.5个月(3个月-12岁),其中7例术前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在全麻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A组行动脉导管结扎术,B组行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结果两组均于术后8~14d(近期)及半年后(远期)复查心脏彩超,A组近期残余分流4例,半年后愈合1例,残余分流3例,均在1.5口以内,其中2例心脏大小基本正常,1例心脏稍大;B组近、远期复查均无1例残余分流,心脏恢复良好。结论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可减少术后残余分流发生。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肝空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下肝空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作者采取腹腔镜下肝空肠吻合术治疗2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并将1993年9月至2001年9月行开放性肝空肠吻合术200例患儿作为对照,其诊疗情况及术后恢复、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手术时中位年龄分别为4.16岁(7d至18岁)、4.59岁(13d至17岁),中位随访时问分别为38个月、14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数超过35例时,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前明显缩短(P〈0.01),至2009年,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3.04±0.98)hVS(2.95±0.91)h,P=0.557)]。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平均失血量约(9.08±6.13)mL,而开放手术组约(35.33±33.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引流时间均较开放手术组明显缩短(P〈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较开放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肝空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安全可行,其中期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甚至优于开放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胆管肠吻合术 胆总管囊肿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年龄及囊肿扩张形状与胆总管囊肿手术疗效关系。方法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83例(男23例,女60例,平均年龄3.8岁),采用囊肿切除、肝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其中腹腔镜下手术59例,开腹手术24例。83例患儿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ST、ALT、GGTALP。根据手术年龄将患儿分为三组:〈1岁组,1~3岁组〉3岁组。根据囊肿扩张形状分为囊形扩张组梭形扩张组。分析手术方式、手术年龄及囊肿扩张形状与手术前后血生化变化关系,探讨手术方式、手术年龄及囊肿扩张形状与手术疗效关系。结果所有患儿术后血TBIL、DBILAL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比较,术后各生化指标降低程度无显著差别。手术年龄越小,术前血胆红素水平越高,肝功能指标越高。3岁以内手术者术后TBILDBIL降低程度显著高于手术年龄〉3岁者。、囊形扩张组梭形扩张组比较,术后肝功能降低程度无显著差别;囊形扩张组术后TBIL、DBILALP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手术疗效与开放手术无差别。早期发病胆总管囊肿患儿(3岁以内)肝损伤较严重,应及早手术,术后效果明显。囊肿扩张形状不影响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手术疗效,但囊形扩张者手术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胆总管囊肿/外科学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患儿,女,3岁.因腹部不适,逐渐膨大伴腹痛、黄疸二年入院.门诊以"腹部肿物性质待查"入院.家庭史无类似及遗传病患.

  • 标签: 胆总管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5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经B超、CT、MRCP等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门空肠Roux-Y型吻合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B超是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首选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肝门空肠Roux-Y型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首选方法。

  • 标签: 胆总管囊肿/诊断 胆总管囊肿/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前白蛋白(PA)白细胞计数(TLC)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预测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院收治川崎病患儿83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包括血浆中PA水平、TLC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与截断值计算等统计方法,PATLC与冠状动脉病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PA水平为(72.39±46.81)mg/L,较正常参考值显著下降,TLC计数为(16.47±6.49)×10^9/L,较正常参考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AUC为0.699,具有诊断意义,PA水平选择界限值为48.5mg/L时,预测冠状动脉扩张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64.5%。结论PATLC在川崎病急性期有显著变化,联合分析PATLC变化,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据此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与程度。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前白蛋白 ROC曲线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婴儿主动脉缩窄(CoA)动脉弓离断(IAA)术后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3月28日至2017年12月15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我院)心脏中心年龄<6月接受CoA或IAA外科治疗并存活、且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婴儿。采用SPSS20.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CoAIAA患儿术后出现LVOTO危险因素。结果①共118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75例。手术年龄中位数为19(4~150)d,术前平均体重(3.3±0.8)kg,术前平均动脉瓣环(AV)-Z值-0.5±1.2。CoA95例,其中7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IAA23例,A、B、C、其他类型分别为15、6、1、1例。二叶式主动脉瓣(BAV)23例,三叶式主动脉瓣(TAV)95例。②118例中位随访时间18(12~81)个月,18例(15.3%)在术后出现主动脉瓣狭窄(AS),其中10例进展为LVOTO,至随访终点时中度AS8例,重度AS2例。LVOTO部位:5例TAV患儿中,3例为主动脉瓣下,2例为主动脉瓣及瓣下;5例BAV患儿中,3例为主动脉瓣,2例为主动脉瓣及瓣下。7例主动脉瓣下狭窄LVOTO术后诊断时间为(22.2±14.4)个月,均为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6例行主动脉瓣下隔膜(SubAM)切除术;3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LVOTO患儿术后诊断时间为(24.0±14.7)个月,均为BAV,在等待手术中。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AV是CoAIAA患儿术后出现LVOTO危险因素(OR=8.994,95%CI:1.144~70.698)。结论在CoAIAA<6个月婴儿术后短期随访中即可出现LVOTO,BAV可能是CoAIAA术后出现LVOTO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左室流出道梗阻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下隔膜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外胆总管囊肿中转开腹手术经验,分析中转开腹手术原因。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我们收治144例先天性肝外胆总管囊肿(CECC)患儿,其中36例中转开腹手术患儿作为病例组,108例腹腔镜手术成功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模型及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结果有腹部手术史,肝直径≤3mm,胆总管囊肿壁厚度>4mm,囊肿直径>5cm可能是影响腹腔镜技术治疗CECC导致中转开腹手术显著因素(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采取腹腔镜技术治疗CECC时,术前综合评估患儿进而选择手术方案,降低腹腔镜治疗CECC中转开腹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囊肿 剖腹术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神经影像学发展为脑卒中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脑卒中逐步被认为是儿童一个重要致病、致死原因。儿童脑卒中发病率要比以往想象要多,且一半以上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幸存者中有认知或者运动残疾,危害性极大,需要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本文就儿童AIS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复发危险性进行较全面阐述,并指出了相关研究方向。

  • 标签: 动脉缺血性脑卒中 儿童 神经影像学 复发危险性 致死原因 临床医生
  • 简介:目的分析主肺动脉窗(APW)发病、分型伴发畸形情况,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3至2013年诊治25例APW患儿临床症状、病理分型、合并畸形、诊断、治疗预后资料。结果25例APW患儿进入分析,男14例,女11例,年龄5d至13岁(6月龄以下12例),占同期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0.18%。Ⅰ型5例(20%),Ⅱ型16例(60%),Ⅲ型1例(4%),V型3例(12%)。单纯APW10例,APW合并单纯卯圆孔未闭3例;余12例(48.0%)均合并其他需纠正心血管畸形,其中合并单纯房间隔缺损(ASD)1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3例,右室双出口ASD1例,主动脉瓣狭窄右位主动脉弓1例,肺动脉瓣闭锁伴VSD、右位主动脉弓、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主动脉弓离断及PDA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17例,误诊或漏诊8例(32%)中5例通过心导管检查及造影诊断,3例外科术中诊断。25例均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其中2例心导管检查评估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4例家长放弃诊治,其余19例施行一期根治术,术后死亡2例(10.5%)。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3个月,平均(23±27)个月,其中15例临床无症状,复查超声心动图APW修补无残余,肺动脉压力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APW缺损主要发生在主动脉远端,常伴有间隔缺损、PDA动脉弓病变等;超声心动图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必要时需行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PW患儿易早期发生肺动脉高压,一经诊断尽早手术,可获得较好中长期疗效。

  • 标签: 主肺动脉窗 分型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ECG)、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E)、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MDCT)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川崎病(KD)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随访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随访15例KD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美国冠状动脉分级Ⅲ~Ⅴ级)患儿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以及ECG、2DE、MDCTCAG检查结果。结果15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发病年龄为5个月至13.5岁,平均(4.8±1.1)岁;病程3~64个月,平均(17.4±13.0)个月。2例主诉反复心绞痛发作,2例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余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ECG检查发现异常Q波及ST-T波改变3例;MDCT与CAG检查结果显示,在单支、两支三支冠状动脉中发生巨大瘤样病变患儿分别为5例、5例3例;6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瘤;2例可见冠状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但未形成狭窄;4例存在冠状动脉严重梗阻性病变,其中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严重狭窄2例,右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冠状动脉病变Ⅲ级1例,Ⅳ级10例,Ⅴ级4例。与MDCT、CAG结果对照,2DE诊断完全符合率为46.7%(7/15例),其中遗漏诊断远端冠状动脉瘤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4例,冠状动脉内附壁血栓1例。结论对于2DE诊断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KD患儿,应予以进一步MDCT或CAG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全貌,为治疗策略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随访 超声心动图 冠脉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早期手术干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33例低体重早产儿PDA,均在NICU协助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失败后采用Prolene缝线结扎未闭动脉导管组(G1组)直接采用Prolene缝线结扎未闭动脉导管组(G2组)两组,比较两组病史、临床资料、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史因素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组无一例死亡,G1组病死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G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G1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P<005)。结论早期在NICU与外科协作下选用Prolene缝线结扎未闭动脉导管是PDA安全有效治疗方式。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干预性研究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 简介:中心静脉置是危重患儿给药输液最佳静脉通路。中心静脉管径较大,便于大量输液;由于距心脏近,药物输入后可很快分布到全身脏器组织。这对浅表静脉穿刺困难危重婴幼儿及心肺复苏患儿尤为重要。中心静脉置设备要求较低,故也可作为急诊室紧急建立静脉通路方法。另外,中心静脉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然而,中心静脉置选择静脉均为体内大静脉,这些静脉数量极为有限,医务人员技术护理要求较高,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输液 危重患儿 静脉穿刺困难 静脉通路 中心静脉压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hepaticarterythrombosis,HAT)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间完成41例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常规监测血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疑有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或开腹肝动脉探查。结果术后9例发生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21.95%,经肝动脉介入溶栓、肝动脉切开取栓或再次肝移植,2例死于肝动脉血栓,7例肝动脉再通,但围手术期2例死于肺部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1例死于肠漏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再次肝移植者因原发肝无功能而死亡。结论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可疑HAT者,尽早行肝动脉造影确诊及溶栓治疗、开腹探查肝动脉切开取栓治疗可有效诊断治疗HAT。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报道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手术修补结果及体会.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86例VSD伴肺高压婴幼儿采用中深低温体外循环行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加强心肌保护呼吸道管理.结果治愈出院8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3.49%(3/86),均为肺高压临床4级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肺高压危象、低心排综合征.出院病人随访6月~5年,无死亡病例,心功能(NYHA)一级62例,二级18例,三级3例.结论婴幼儿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积极早期手术.围术期心肌保护呼吸道管理是手术成败关键.

  • 标签: 婴幼儿 室间隔缺损 合并症 肺动脉高压 外科治疗 深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