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I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并发ICC标本30例、对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30例和正常肝标本1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CD147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7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CD147mRNA、CD147、MMP-2和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经qRT-PCR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mRNA水平为(3.67±1.8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2±0.57),P〈0.01】和正常肝组织【(1.05±0.32),P〈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5cmICC组织CD147mRNA相对水平(2.73±0.97)显著高于〈5cm肿瘤组织【(1.03±0.32),P〈0.01】,有淋巴转移(2.68±0.74)组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1.07±0.44),P〈0.01】,肿瘤分化程度低组织(2.71±0.86)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织【(1.06±0.42),P〈0.01】;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ICC组织CD147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27.95±4.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34±9.59),P〈0.01】和正常肝组织【(2.18±0.66),P〈0.01】,而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CC组织MMP2表达量为(1.06±0.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20±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2),P〈0.01】,而癌旁组织MMP2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MMP9表达量为(0.93±0.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7±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3),P〈0.01】,而癌旁组织MMP9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在ICC组织中,CD147mRNA水平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5);CD147mRNA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r=0.428,P〈0.05);CD147�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500μg·ml^-1)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HSC-T6细胞24h和48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在10,100,500μg·ml^-1浓度能明显抑制TGF-β1、CTGF、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P〈0.01或P〈0.05),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影响HSC-T6的细胞周期,降低其增殖活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基因的表达,由此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在5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4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4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NK(CD3-CD16+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肝衰竭患者CD3+T细胞和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显著性降低(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比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减少,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数量增多。
简介: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首次提出概念。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调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调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
简介: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患者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通常因肝脏损伤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可将其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梗阻性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其中肝细胞性黄疸最常见。肝细胞性黄疸是因肝细胞病变造成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所致。凡能造成肝细胞功能障碍,影响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泌的疾病均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各种肝实质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全身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如败血症、疟疾、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布鲁菌病、结核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等)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肝脏肿瘤等,其中病毒性肝炎约占肝细胞性黄疸病因的90%以上。
简介:2004年我国在肝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成果颇丰,分别在干细胞的分离富集、细胞因子调控、体内外定向诱导分化、细胞鉴定以及细胞移植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数项政府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结题并进行了报道.综观这些研究报告,虽然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其先进性并不逊色于国外,已向临床治疗肝病的研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2004年3月11日的报道"胚胎国家"(anembryonicnation)一文中详细介绍和较高地评价了中国的干细胞研究情况,认为在西方国家对该方面研究还很敏感的情况下,中国"对胚胎技术相对宽松的条件使其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头人".我国的干细胞研究成为能与国际上起点相近不多的科研项目.当然,与国际上的总体研究水平相比,和其它领域一样也存在着研究机构散、深度和系统性差的问题.因此缺乏说服力,这也是很少能被国外文献所引用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就我国在肝干细胞方面的研究状况,参考近几年国内有关肝干细胞研究报告作一简述.
简介:目的探讨Ghrelin能否调节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方法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DC;以TNF-α诱导DC成熟,然后以Ghrelin刺激DC;检测经Ghrelin刺激后DC表面B7-H1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该DC诱导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结果Ghrelin下调TNF-α诱导的B7-H1的表达,并进一步增强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抗B7-H1,抗体能增强该DC诱导T淋巴细胞增值活性;特异性的PKC抑制剂能逆转Ghrelin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结论Ghrelin通过抑制B7-H1表达增强DC的免疫功能,提示Ghrelin将可能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