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狼疮细胞(LP)是狼疮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是SLE通过介导非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得细胞广泛损伤。激素对LP大多能起效,但治疗后容易复发,目前缺乏一种方案降低LP复发率。本例LP患者常规治疗后病情反复,经加用泰它西普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临床完全缓解,泼尼松顺利减量到10 mg/d,未有病情复发。

  • 标签: 狼疮足细胞病 泰它西普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狼疮细胞(L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行肾活检证实的LP病例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7例LP中6例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33±12)岁,SLE平均病程(69±64)个月,其中3例为初发初诊,6例为初次诊断狼疮肾损害。6例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2例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ARF)。LP患者肾脏表现与SLE疾病活动度不平行,自身抗体阳性率、低补体发生率均较低。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例患者肾脏病变缓解;随访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肾脏复发。结论LP以生育期女性好发,NS或伴AKI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肾脏表现与肾外表现不平行,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敏感,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出现复发。

  • 标签: 狼疮肾炎 足细胞病 病理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患者男,58岁。双下肢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1月余。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病程,急性加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82×109/L)和百分比升高(38.9%),血清IgE升高(639.24 KU/L)。肾组织活检病理光镜呈急性间质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电镜符合细胞,肾间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沉积。既往有颏下淋巴结肿大并行切除术,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及肾组织活检穿刺病理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符合Kimura。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点滴3 d后口服泼尼松60 mg/d,治疗6周患者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

  • 标签: Kimura病 足细胞病 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细胞内陷性肾小球(podocyte infolding glomerulopathy,PIG)是近年提出的一种细胞独立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特征是电镜下观察到细胞相关的超微结构如微球、微管折叠进入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目前国内外关于此的报道尚不多见,且多集中在日本。PIG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肾活检提示为PIG,经糖皮质激素、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尿蛋白减少。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活组织检查 足细胞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
  • 简介:……而且您知道,那不单是谈脚的,还有道德的教诲,美妙的理想,不过我忘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你说,你对我不再有感情了,这让我感到某种裂纹沿着我的神经线一路奔跑开来,这是情人才有的袭击,触及灵魂的细胞核,疼痛的碎片像烟花一样盛开,这是濒死的绝望体验,这是多么艳丽的毁灭!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理发师 海水 大海 游泳 眼睛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肾病大鼠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糖尿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只)、造模组(n=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于第12周结束时留取大鼠尿标本,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摘取肾脏称量重量,分别计算尿蛋白肌酐比和肾重体重比;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肾小球LC3、P6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蛋白肌酐比、肾重体重比在造模组均显著增加(P〈0.05);P62蛋白表达亦较正常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造模组大鼠肾脏病理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系膜增生、基质增多。结论:糖尿肾病大鼠肾脏细胞自噬较正常组减低,可能是糖尿肾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自噬
  • 简介:患者,男,77岁.有脑梗塞病史,患2型糖尿6年,2年前双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半年前出现静息痛,1个月前因左下肢发生湿性坏疽于本院施行膝上截肢术,现右下肢疼痛难忍.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整合多种信号调节细胞代谢过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mTOR通路显著激活,可调控细胞的多种病理改变,包括细胞肥大、细胞能量代谢、细胞骨架重塑等。本文综述了mTOR信号通路在糖尿肾脏细胞损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自噬 mTOR 细胞骨架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糖尿创面修复是临床棘手问题,由于机体局部组织损毁且再生障碍,通过血管、神经营养修复创面的途径受损,多种细胞因子紊乱等多因素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且具有免疫调节、旁分泌等功能,有助于全方位修复创面,目前在糖尿创面中极具应用前景。但由于干细胞治疗相关参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标准化数据。本文综述了近6年来干细胞在糖尿创面治疗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对研究中的干细胞类型和来源,供体年龄、性别对干细胞的影响,给药方式,移植存活率,安全性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上糖尿创面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干细胞 糖尿病足 给药途径 干细胞剂量 安全性
  • 简介: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糖尿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的新技术。本研究拟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糖尿自体干细胞移植静脉麻醉的效果,探讨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足 干细胞移植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致死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目前西医治疗以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为主,尚无延缓糖尿肾病进展的阻断药物,症情进展往往较迅速,且服用西药产生的低血糖、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困扰着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中医药治疗以其不良反应少、改善症状明显等特点,可以弥补西药不足,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肯定。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损伤 中药治疗 药理研究
  • 简介:摘要: 研究发现细胞损伤和 DKD 大量蛋白尿密切相关。 DKD 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继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然后出现大量蛋白尿及体液潴留,直至终末期肾衰竭。随着 DKD 的进展,细胞凋亡及脱落,使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大量蛋白尿产生,促进 DKD 向终末期肾脏发展。

  • 标签: 中药治疗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损伤 药理研究
  • 简介:糖尿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今,在合理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西医治疗多采用控制血糖、降血压、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等方法,疗效不甚明显。中医认为该病是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血瘀贯穿全程,故宜采用固本化瘀法,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研究发现DN为一种细胞,采用固本化瘀法可防治细胞损伤,延缓DN进程。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固本化瘀法 足细胞损伤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糖尿大鼠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STZ糖尿模型,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未干预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2.6g·kg-1·d-1灌胃),于实验第4周、8周末检测血糖、血肌酐、尿肌酐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计数突宽度,免疫组化观察细胞相关蛋白分子nepherin、podocin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肾皮质nepherin、podocinmRNA表达。结果:尿毒清颗粒可以改善糖尿大鼠肌酐清除率,降低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病理,减轻突融合,维持细胞相关蛋白分子的分布与表达。结论:初步证实尿毒清颗粒能通过上调细胞相关蛋白分子水平减轻细胞损伤,对糖尿大鼠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NEPHRIN PODOCIN 尿毒清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结合自体皮移植和单纯自体皮移植对糖尿患者进行创面修复治疗,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创面修复科住院的糖尿患者10例,按照住院号码单双号分为两组,分别为单号实验组与双号对照组,对照组创面给予自体皮移植,实验组创面给予脱细胞真皮基质结合自体皮移植。比较两组基本特征,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供皮区与受皮区整体愈合时间等。部分病例门诊随访时行皮肤超声或愈合创面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创面面积(32.20±19.75) cm2,对照组创面面积(39.70±17.92) cm2,两组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9,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42.80±8.44) 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7.60±6.88) 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P<0.05),但供皮区与受皮区整体愈合时间,实验组为(42.80±8.44) d,对照组为(34.60±6.4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5,P>0.05),且实验组病例皮肤超声及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真皮结构。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结合自体皮移植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糖尿重建真皮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避免其他部位的二次损伤。

  • 标签: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真皮 脱细胞真皮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糖尿症状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5例糖尿患者,共患肢19肢,经有关检查提示下肢血管硬化或闭塞。均实行自体PBSCT(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结果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一个星期后至半年内,糖尿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在进行手术后坏疽截趾等患肢中愈合数量达到10例,没有发生平面截肢等现象。进行手术的全部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正常。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治疗糖尿的临床观察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较为安全。治疗有一定程度上的疗效。

  •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足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糖尿肾病小鼠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给予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并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肾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糖尿肾病对照组(DN组,n=8)、艾塞那肽干预组(DN+Ex组,n=8)。同时将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干预结束后,测定血糖、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采用过碘酸希夫染色(PAS)观察小鼠肾小球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PCR分析肾小球组织中促纤维化分子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基因转录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组织中裂孔膜肾病蛋白(Nephrin)、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DN组相比,DN+Ex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显著降低(P<0.01)。PAS染色及分析发现,艾塞那肽干预治疗改善了糖尿肾病小鼠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肾小球肥大(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与DN组小鼠相比,DN+Ex组小鼠的肾小球组织中Collagen Ⅳ、TGF-β和Fibronectin基因表达下调(P<0.01)。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显示,艾塞那肽干预治疗改善了糖尿肾病小鼠的细胞损伤及凋亡。Western印迹法发现,艾塞那肽干预后糖尿小鼠肾小球组织中的Nephrin水平升高(P<0.01)、Cleaved caspase-3水平下降(P<0.01)、p-Akt水平升高(P<0.01)。结论艾塞那肽能够改善糖尿肾病小鼠的细胞损伤及凋亡,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糖尿肾病的进展。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肾小球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艾塞那肽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 简介:利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山茱萸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缬沙坦对照组),RT-PCR法检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cin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肾组织podocinmRNA含量显著升高,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程度提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山茱萸颗粒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肾病,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肾脏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podocinreal-timePCR
  • 简介: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糖尿肾脏(DKD)大鼠细胞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忍)诱导的糖尿(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DM组)和厄贝沙坦治疗组(DI组)。于治疗后第4、8周,测定24h尿蛋白定量;于治疗后第8周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podoc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DM组第4、8周24h尿蛋白定量均升高(P〈0.01);与DM组相比,DI组治疗后第8周24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1)。与N组相比,DM组podocin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与DM组相比,DI组podocin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1)。治疗后,DI组大鼠细胞病变较DM组减轻。结论厄贝沙坦可上调DKD大鼠肾脏podocin表达,改善肾脏病理损害,减少蛋白尿。

  • 标签: 厄贝沙坦 糖尿病肾脏病 足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