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窦黏膜粗糙不同表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胃镜下胃窦黏膜粗糙不平不同表现的患者118例,根据黏膜表面凸起的均匀性分均匀粗糙和非均匀粗糙两组。均匀粗糙分细砂纸状、粗砂纸状、鳞片状及粗结节状4型,非均匀粗糙分细小、中等、粗大结节状3级。每组分有灰白凹陷和无灰白凹陷两型。比较粗糙不同表现处、灰白凹陷处的病理性质。结果非均匀粗糙对粗糙不平黏膜萎缩性炎症的灵敏度是96.8%,特异度是85.7%,和均匀粗糙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非均匀粗糙程度与病理萎缩程度有相关性。胃窦黏膜均匀粗糙灰白凹陷处与非均匀粗糙及其灰白凹陷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窦黏膜粗糙不平的均匀性可作为慢性胃炎萎缩性和非萎缩性的判断依据;黏膜粗糙伴灰白凹陷者不论占比多少胃镜诊断应以白区为准;胃镜下黏膜粗糙程度分级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黏膜粗糙 胃炎 萎缩性 内窥镜检查 病理学
  • 简介:随着各种急、慢性肾衰病人不断增多,血液透析病人也随之增多,而股静脉置术对于血透病人血管通路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静脉置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静脉置管术 病人 临床应用价值 血管通路 血透 人血
  • 简介:1病例介绍男,11岁,学生。于当日16:10下课放学,因拥挤突然受伤,学校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经X线显示确诊为右下肢胫腓骨闭合性骨折。学校记录拨打120时间为16:11分,而120网络中心程控电话记录为16:09;医院接到出车任务时,来电显示电话为16:15,接电话登记本参照本科钟表时间为16:13;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医生记录为16:25,护士记录为16:22。现病人预后良好,家属查阅各种记录后,提出起诉:认为学生受伤为上课期间,学校应给予全额赔偿,证据为120程控电话时间.而校方认为学生受伤属放学后个人活动不当所致,校方无责任。

  • 标签: 医疗纠纷 记录时间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 接诊 急救电话 程控电话
  • 简介:泛影葡胺作为静脉肾盂造影时常用的造影剂,所产生的副反应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其常见的副反应轻者为全身发热,恶心、呕吐、荨麻疹等,重者为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不同推注速度对泛影葡胺副作用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泛影葡胺 副反应 常见 喉头水肿 静脉肾盂造影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MMP-7(基质溶解素)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转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结直肠癌,23例结直肠腺瘤、10例非肿瘤性息肉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中MMP-7的表达。结果37例结直肠癌切片中25例MMP-7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67.6%);23例腺瘤切片中,15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65.2%;10例非肿瘤性息肉中,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10%;1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对照均未见表达。结论MMP-7在结直肠上皮病变的恶性变中逐渐增强,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MP-7 阳性表达率 结直肠癌 肠上皮 息肉 非肿瘤性
  • 简介: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和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的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的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的腔菌群和膜菌群的组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的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的腔菌群和膜菌群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的各节段小肠,肠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梭菌,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13例标本的腔菌群和膜菌群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和黏膜分布的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菌量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菌、梭菌仅在少数标本的某些节段有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菌量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膜菌群较腔菌群占优势。

  • 标签: 小肠 肠杆菌科 集落计数 微生物
  • 简介:我院在2002年5月至2003年3月对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大剂量黄芪疗效好、副作用少,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不同剂量 乙型肝炎疗效 剂量黄芪
  • 简介: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 简介: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置(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PICC 穿刺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的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的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的病例行2次或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一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37例患者再行"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的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的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一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肝活检 取样误差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γ-干扰素(γ-IFN)对胃结肠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5例胃结肠癌术后病例随机分为3组,A、B为不同剂量治疗组,C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免疫学指标,观察比较CD3^+、CD4^+、CD8^+、NK、ILγ-变化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A、B组自身比较,在应用γ-IFN前后CD4^+、NK、IL-2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A、B间组间比较各项指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B组与对照组C组间比较应用γ-IFN后CD4^+、NK、IL-2明显增高;对照组C在同期其各项指标都显示降低趋势。治疗B组毒副作用发生较A组明显增高。结论小剂量持续应用γ-IFN能有效提高胃结肠癌术后病人的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 标签: Γ-IFN 胃结肠癌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急性阑尾炎感染期与恢复期中性粒细胞活性和吞噬能力的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死亡方式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珠江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0例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静脉全血作为样本,用磁珠分选法分离中性粒细胞,检测其0、12、24、48及72h细胞存活情况;在中性粒细胞中加入CFSE标记的珠子共同培养1~6h,流式细胞仪(FCS)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及其吞噬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感染期患者中性粒细胞72h仍存活,正常人及恢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24h即出现大量死亡。病人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在2h可达最大吞噬量,吞噬后细胞多发生凋亡;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在4h达到最大吞噬量,吞噬后细胞多发生坏死。结论感染期中性粒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恢复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以细胞凋亡为主,而在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细胞以坏死为主。这可能与不同时期中性粒细胞功能活化有关。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急性阑尾炎 凋亡
  • 简介:临床营养支持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分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两种。由于肠内营养具有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等特点,因此其常被看作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我科先后对15例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螺旋型鼻空肠营养施行鼻空肠营养,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螺旋型鼻空肠 营养管 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支持 置管方法 内分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联合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静脉推注20mg奥美拉唑,B组静脉推注40mg奥美拉唑,C组静脉推注80mg奥美拉唑,治疗1疗程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分别经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后,C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62.50%)、B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三组空腹胃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三组空腹胃液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组空腹胃液pH值显著高于A组、B组(P<0.01);治疗48h后,三组空腹胃液pH值较治疗24h显著升高,C组显著高于A组、B组(P<0.01)。B组、C组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而C组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均<0.01)。C组治疗后再出血率为2.50%,显著低于A组(22.50%)、B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7.5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短时间内提高空腹胃液pH值及止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再出血发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消化性溃疡 出血 内镜 奥美拉唑 不同剂量
  • 简介:背景:对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患者而言,在入院初期准确进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LIF-COF、MELD、MELD-Na评分为较好的短期预后预测模型,但评分方法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目的:提出更简单、客观的简化MELD评分系统,以期准确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住院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共890例,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和预后信息。计算入院当天简化MELD评分(含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三项指标),根据评分及其对应的28d死亡率进行预后分群。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群体1年累积生存率,以ROC曲线分析各预后模型预测28d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入院当天简化MELD评分可将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分为低、中、高28d死亡率和不同中长期预后群体,三组对应评分分别为0~2分、3分和4~6分,28d死亡率分别为5.5%、19.8%和48.6%。简化MELD评分预测28d死亡的预测效能与CLIF-COF、MELD、MELD-Na评分无明显差异,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1、0.828和0.830。结论:简化MELD评分可准确地在入院当天将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区分为低、中、高28d死亡率群体,评分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急性失代偿 预后 MELD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A组);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胆碱胶囊治疗(B组);熊去氧胆酸+水飞蓟宾胶囊治疗(C组)。每组40例,疗程12个月,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3、6、12个月肝功、主要症状等指标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12个月症状积分比较,B、C组优于A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B、C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B、C组完全反应率优于A组(P〈0.05),B、C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血清ALT、AST、ALP、GGT、TB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第一个月降低幅度最大,降低幅度B、C组优于A组(P〈0.05),B、C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9)。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胆碱胶囊或水飞蓟宾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多烯磷胆碱胶囊 水飞蓟宾胶囊 疗效
  •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病程早期可发生急性液体积聚,积液可继发感染或形成假性囊肿。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置引流(PCD)治疗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9月~2011年3月泰州市人民医院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早期胰腺、胰周急性液体积聚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接受保守治疗,61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48h内接受超声引导PCD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D治疗组体温和血清CRP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假性囊肿发生率以及手术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置和引流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内脏损伤,局部皮肤无严重感染,拔后无瘘管形成。结论:超声引导PCD治疗胰腺、胰周积液简单、有效、安全,可作为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 急性胰腺炎 急性液体积聚 治疗结果 安全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吸痰和囊套放气时机对全麻拔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在拔期随机分成深麻醉组(A组,n=25)与浅麻醉组(B组,n=25),A组于深麻醉下吸痰和囊套放气、浅麻醉下拔.B组于浅麻醉下吸痰,囊套放气.拔。分别记录两组关腹膜时、拔时、拔后5min三个时点的HR、SBP、DBP。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组拔期心血管反应明显轻于B组。结论深麻醉下吸痰和囊套放气,浅麻醉下拔,有效地减轻全麻拔期心血管反应。

  • 标签: 深麻醉 吸痰 囊套放气 预防 全麻 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