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下急性心梗(AMI)时侧壁、下导联ST段压低,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别价值。方法将24例下AMI早期ECG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下AMI62.5%RCA阻塞,25%LCX阻塞,②STI、aVL下降≥0.1mV诊断RCA的敏感性93.3%,特异性83.4%。STaVL↓>STI↓诊断RCA阻塞敏感性73.3%,特异性100%;STⅢ↑>STⅡ↑诊断RCA阻塞敏感性86.7%,特异性83.4%;STⅡ↑>STⅢ↑诊断LCX阻塞敏感性66.7%,特异性100%。

  • 标签: 下壁急性心梗 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 ST段改变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游离破裂(FWR)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MI后FWR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机械性并发症的AMI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生化、血常规指标及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发生FWR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WR组患者年龄偏大,收缩压与舒张压偏高,发病至就诊时间偏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WR组患者血B型钠尿钠肽、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WR组急诊PCI比例较低(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水平、血红细胞压积是AMI后FW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2~1.17,P〈0.05,〈0.01)。结论年龄、收缩压、血红细胞压积可能是AMI后FW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脏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红细胞压积
  • 简介:<正>随着介入心脏技术的不断进展,对以ST-T改变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报告1例无明显ORS变化的AMI如下。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ST-T改变 心电图
  • 简介:患者女性,64岁,因突发胸痛,外院诊断为急性下心肌梗死,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后,仍有顽固性胸痛,无创判断血管未通,8d后由外地乘车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立即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当时查体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界不大,心率83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急性下心肌梗死,SCA示左主干,左回旋支无异常,左前降支近端2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远段分叉前95%限局性狭窄TIMIⅡ级,左心室造影示下不动.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手术治疗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跨室复极离散度。方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健康对照组13例,对两组的跨度复极离散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病人的跨室复极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跨室复极离散增大可能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跨室壁复极离散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主动脉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60例经多排增强CT确诊的主动脉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160例主动脉内血肿患者,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9.9±9)岁;136例(85%)有高血压病史,154例(96.3%)有急性胸背痛.全部病例均行多排增强CT发现异常征象,其中StanfordA型35例、StanfordB型124例.101例行内科药物治疗,53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6例StanfordA型行外科手术治疗.共随访148例,平均随访时间(10.26±6.32)个月,死亡4例,3例为StanfordA型,1例为StanfordB型,均为药物治疗患者,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及外科手术的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多排增强CT可确诊主动脉内血肿,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对于StanfordA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大多数B型主动脉内血肿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介入覆膜支架对有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壁内血肿 诊断 治疗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随访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探讨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及判断RCA是否为优势血管对ST段抬高型急性下心肌梗死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RCA为梗死相关动脉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CA近段病变的62例,RCA远段病变的22例。RCA近段病变患者中,STV4R抬高≥1mm为56例,阳性率为90.3%,STV1-V2抬高≥2mm的为52例,阳性率为83.9%。RCA远段病变的22例患者中,出现STV4R抬高≥1mm的为0例,出现STV1-V2抬高≥2mm的为1例,阳性率为4.5%。RCA优势型为56例,非RCA优势型为28例,RCA优势型的56例患者中,STV5-V6抬高≥1mm为50例,阳性率为89.3%。非RCA优势型的28例患者中,STV5-V6抬高≥1mm为0例。结论对于RCA病变所致ST段抬高型急性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V4R抬高≥1mm、STV1-V2抬高≥2mm对RCA近段闭塞的识别有较大的价值,如同时合并有STV5-V6抬高≥1mm,常提示患者为RCA优势型,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 心电图 预测价值
  • 简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简称LBBB)对合并心肌梗死的诊断困难很多。许多内科和心脏病学者认为,LBBB将掩盖心电图(简称ECG)和心电向量图形,致使当合并其它异常时就不能作出诊断。那么ECG究竟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现将1例急性下心肌梗死后

  • 标签: 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下壁导联 T波倒置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急性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筛选2002年7月~2004年7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ECG改变.结果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导联V4RST段抬高≥0.5mm,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aVR导联ST段压低.5项标准可用于判断急性下心肌梗死患者的IRA,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为一项新的标准.结论aVR导联ST段压低为判断急性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新标准.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急性下心肌梗死(MI)时常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其短暂或持续性ST段下移的发生临床较多见。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5例急性Q波型下MI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35例为1996年5月~1998年8月

  • 标签: 心肌梗塞 胸前导联ST段 下移
  • 简介:目的探讨再灌注治疗急性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急性下MI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该组急性下MI患者中急性下合并右室MI的发生率为32.4%。②急性下与急性下合并右室MI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③溶栓与不溶栓患者急性下合并右室MI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右室MI多与急性下MI同时发生;急性下MI者合并急性右室MI是明显影响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可使急性下合并右室MI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改善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再灌注治疗 临床意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合并症 预后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常引起不可逆转的心肌细胞坏死,随着心肌梗死区域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发生左室重构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如何修复坏死心肌方面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难点,干细胞具有诱导新生血管生成和组织替代的能力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 移植治疗 时间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坏死
  • 简介: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系颅内动脉局部因物理、化学及生物损伤引起病理改变而产生的囊状瘤样突起,其形成、生长和破裂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获得性因素,动脉中膜缺损、Willis环解剖变异和家族性遗传可能是其先天病因,而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壁组织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其后天发病的诱因。IA的形成、生长与破裂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血管塑形(vaseularremodeling)的过程。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示,血流应力是诱导IA形成、生长与破裂的首要因素¨J。血流应力可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起邻近组织的急性反应及慢性适应性变化,后者常导致细胞间张力改变以适应外源性应力^[2]。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在IA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流应力通过VSMC的收缩或舒张引起动脉内径的改变,并通过动脉壁上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变化引起动脉的慢性改变心J。然而,VSMC在力学信号通过动脉感应并转变为生物学信号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笔者将VSMC的血管构筑、表型、分泌物、凋亡等病理生理改变对IA的发生、发展的作用综述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发病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综述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检测心肌存活的有效定量和半定量指标。方法对24例临床确诊的亚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经食道超声进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用IBS、CK及AQ等指标检测存活心肌。结果①负荷后2D运动记分减少与CK记分增加的变化,相关系数r=0.98。②负荷后AQ值变化无统计意义。③IBS曲线形态、PPI值、SD值在梗死区、正常区及梗死周围区间差别明显。负荷后梗死周围区上述值差异显著。AⅡ值在三个区域间及负荷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负荷后室节段CK记分增加≥1;该区PPI=5~10,负荷后增加12~16以上;IBS曲线由平直变成周期性峰—谷幅度明显的曲线,即应考虑此段心肌存活。

  • 标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肌组织背向散射强度记分 彩色壁运动记分 心肌存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在左前分支阻滞(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LAFB)合并陈旧性下心肌梗死诊断方面的优势。方法釆集并分析两例有代表性的LAFB合并陈旧性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分别用Wilson导联体系和Frank导联体系采集。结果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心肌梗死。而心电向量图的特征性表现为额面起始向量位于下方偏左或右,然后迅速转向左上,环体向左上展开;离心支呈顺钟向运行,归心支位于离心支的上方,呈逆钟向运行。结论心电向量图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心肌梗死明显优于心电图。

  • 标签: 下壁心肌梗死 左前分支阻滞 心电向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