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 48例)和下壁心梗组( 50例)。所有患者在 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 100万~ 150万 U尿激酶, 并在 30 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 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 3 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 14例, 占 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 6例, 占 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 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 28例心律失常现象, 其中 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58.33%, 死亡率为 6.25%。下壁心梗组出现 32例心律失常现象, 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64.00%, 死亡率为 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 P<0.05)。结论 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入住我院的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前壁导联ST段同时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冠脉造影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的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梗死相关血管的不同,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的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21例患者IRA为左前降支(LAD),占总数的35%,35例患者IRA为右冠状动脉(RCA)其中23例发生在RCA近段(67%);C组为RCA和LAD同时闭塞,仅1例,D组RCA慢性闭塞。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者,闭塞部位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ST段抬高幅度在Ⅲ导联>II导联,在V1导联>V3导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者,闭塞部位多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段,ST段抬高幅度在V3导联>V1导联。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52例急性心肌梗塞前壁和下壁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探讨体表心电图ST段改变与梗塞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5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做冠状动脉造影或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结果下壁及前壁ST段同时抬高20例,主要冠脉所见为前降支远段病变,梗塞面积小,危险分层低;前壁ST段抬高伴下壁ST段下移16例,冠脉造影多为前降支近段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下壁ST段抬高伴前壁ST段下移13例,冠脉造影多为双支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前壁和下壁ST段同时下移3例,冠脉多为多支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结论本研究通过体表心电图判断梗塞相关血管的部位及梗塞面积,预测危险性和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便于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45.0%,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并发症情况来看,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下壁心梗患者的治疗,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尿激酶,且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更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