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药冷却后用于烧伤创面换药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换药前在室温下应用0.5%利多卡因对患者喷涂创面,实验组换药前应用经冷却为10℃的0.5%利多卡因喷涂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换药前和喷药后5、10、30、60min时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换药前和换药后60min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喷药后5、10、30min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表面麻醉药冷却至10℃时喷涂烧伤创面后进行换药,可有效缓解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时引起的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到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指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早产儿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早产儿早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剩余一组早产儿接受择晚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共计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临床整体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早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疾病的临床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影响。方法:将56例拟行表面麻醉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28例。对照组在术前1d由病房护士行常规术前宣教;心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术前宣教的基础上,由手术护士协同家属针对患儿的性格特点,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术前心理指导和行为训练。对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前焦虑程度、术中更改麻醉方式的病例数及术后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组患儿术后眼位矫正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组患儿术前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组患儿术中更改麻醉方式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行斜视矫正术的学龄期患儿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可增强患儿心理应对能力,使其更好地在心理和行为上配合手术,医师术中能更准确的判断眼位情况,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由更改麻醉方式引发的麻醉意外发生,值得在临床斜视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患儿均为40例,所有患儿均实施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研究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治疗后与对照组指标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获得的护理治疗效果较好,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较短,患儿的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较好,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改善,减少疾病对患儿的危害性。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所收治的 128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 6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 48小时内的血气变化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 89.06%,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的 96.88%,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 48小时内的 PO2、 PaCO2、 pH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快速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综合护理措施的正确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大大保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位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 50例。甲组将药物分为 3等份,在左侧、右侧以及仰卧位将药物注入肺内,乙组将药物在单一仰卧位将药物注入肺内。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和乙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的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发育不良、气胸的发生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甲组的颅内出血、脱管情况的发生率要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相较于不同体位注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单一体位临床效果更好,操作简便,不会对患儿造成过多干扰,能够减少颅内出血和脱管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制剂(PS)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已确诊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30例,采用常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另外接受常规治疗结合肺表面活性制剂治疗的30例患儿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治疗中,采用肺表面活性制剂对患儿进行替代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 实验将 研究探讨对 骨关节 炎患者 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 干预的效果及应用。 方法: 本次 实验选取了 201 8 年 1 0 月~ 201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