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对母婴情感互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分娩产妇,按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n=45)予以基础护理,实验组(n=45)予以早期皮肤接触护理,观察两组母婴情感互动得分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等。结果:实验组婴儿得分、母亲得分与NCAF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95.56%高于参照组82.22%(P<0.05)。结论:在分娩产妇的护理中,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有助于改善母婴情感互动,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

  • 标签: 早期皮肤接触护理 母婴情感互动 母乳喂养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比较两组婴儿在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哭闹频率、哭闹持续时间、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吸吮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34.21±0.12)与常规组(34.19±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2小时体温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1 h体温为(35.18±0.31)度,2 h体温为(35.19±0.26)度;实验组新生儿出生1 h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2 h体温为(36.51±0.29)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早期皮肤接触能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新生儿哭闹频率,缩短新生儿哭闹持续时间,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和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照护中的作用。方法:本项目拟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为出发点,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间出生的120例足月儿,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配,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对照组实行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产程护理外,再加上产妇与新生儿的早期皮肤接触,对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啼哭的次数和时间,开始哺乳时间,吮吸时间等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1、2、4小时的体温变化,得出对照组的体温均比实验组要高。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儿的哭闹频率较低,哭闹时长较短,吸吮时间较长,各项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研究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母婴护理结果的作用。方法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从我院收入中抽取足月新生儿200名,按护理方式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00例组。是的。以常规产科护理为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妇科喂养的基础上,进行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比较两组新生儿在不同时间点开始母乳喂养和哺乳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35.42±0.23)摄氏度与常规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35.33±0.43摄氏度)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6.23±0.41)摄氏度,出生后2小时体温为(36.34±0.15)摄氏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5.32±0.29)摄氏度,新生儿2 h体温(35.32-0.17)℃,对照组1 h、2 h的温度明显升高(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哺乳影响 体温 母乳喂养 哭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足月新生儿,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试验组,组内分别有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为(34.21±0.12)摄氏度和常规组新生儿出生时(34.19±0.11)摄氏度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5.18±0.3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5.19±0.26)度、试验组出生后一小时、两小时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 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护理的正面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诊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袋鼠式护理(护理方案A),视为观察组,其余41例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方案B),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夜间睡眠(10.85±0.72)h,夜醒(2.48±0.61)次,腹胀2例,喂养困难1例,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鼓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护理中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进行应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常分娩产妇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共选取人员7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则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为实验组,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为94.28%,而且乳汁量评分更高,新生儿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更少,数据差异均较为显著,P

  • 标签: 早期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效果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2020年 1月 -2020年 3月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 56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新生儿分娩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两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新生儿在 T0时间段体温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新生儿在 T1、 T2、 T3时间段上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在 T1、 T2、 T3时间段上体温,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的保持新生儿正常体温,促进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情况、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吮吸持续时间、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体温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h、2h和4h的体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啼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吮吸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啼哭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的体温,缩短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啼哭持续时间,延长吮吸时间,减少啼哭次数。

  • 标签: 母婴 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在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评分、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93.33%)、(2.66±1.01)、(6.59±1.48)、(14.49±2.60),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评分、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78.33%)、(1.21±0.20)、(13.82±2.74)、(35.67±3.1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指导在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同时能够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环境,值得参考。

  • 标签: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为观察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临床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选择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选择研究对象为本院经剖宫产正常分娩的新生胎儿100名,均为单胎,在经母亲同意的情况下,将100名新生儿以随即分配的方式均分为两个研究组,母婴早期皮肤接触组(一组)和常规组(二组),每组分50名新生儿,母婴早期皮肤接触组在经过常规护理后,待回到病房后,立即为其进行1小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常规组则只进行常规产后护理。经不同护理后,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母婴接触后一小时、两小时和四小时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做对比,并对两组新生儿的初母乳喂养时间、吮吸持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不同护理后发现,一组新生儿出生后、母婴接触后一小时、两小时和四小时的体温情况均要比二组新生儿的体温数据好,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一组新生儿的初母乳喂养时间、吮吸持续时间也比二组新生儿的初母乳喂养时间、吮吸持续时间更长,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出生后,为新生儿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可以改善新生儿的出生后一小时、两小时和四小时后的体温,同时可以提前喂养时间,增加吮吸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体温 母乳喂养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及血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历对比研究设计,方便抽样选取A医院产科产妇病人2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有无差别。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的方法分析结果:实验组不同时段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持续 1h对出暖箱早产儿体温、首次进食时间和再入暖箱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将 120例出暖箱早产儿过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 (n=60)和对照组 (n=60),干预组早产儿在出暖箱后给予母婴皮肤接 1h, 对照组给予常规包被包裹,分别监测出暖箱时体温,出暖箱后1h、 2h的体温、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再入暖箱率。结果 两组患儿出暖箱前体温无差异( P>0.05),干预组皮肤接触 1h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于我院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94例,将其依据单双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接受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吸吮成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吮吸的成功率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提升,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顺产新生儿之中采取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新生儿早接触、早吮吸的成功率,确保母乳喂养情况的完成,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顺产新生儿 早接触 早吮吸 技术化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母婴分离期间为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针对电动吸奶器对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做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母婴分离产妇,共计100例,按接收顺序平均分为两小组。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泌乳量更多,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电动吸奶器在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中,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具有可行性,对此建议大力推广。

  • 标签: 电动吸奶器 传统挤奶 母婴分离 泌乳量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接触护理+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0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非营养吸吮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皮肤接触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的啼哭时间和疼痛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皮肤接触护理 非营养吸吮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早期皮肤护理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皮肤感染,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它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使新生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方法:1. 制定护理计划,2. 清洁与消毒,3. 适宜的环境,4. 皮肤抚触,5. 观察与记录。结果:实施新生儿早期皮肤护理后,我们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首先,新生儿的皮肤感染率明显降低。其次,新生儿的舒适度显著提高,他们更愿意接触母亲,母婴关系更加紧密。此外,新生儿的身体发育也得到了促进,他们在适应新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结论:通过实施这一护理策略,显著降低了皮肤感染率,提高了新生儿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了母婴关系的建立。

  • 标签: 产科护理 新生儿 早期皮肤护理
  • 简介:[目的]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护理人才,以尽快适应临床并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进行了基于《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高职8班、10班护生为对象,随机将两个班分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8班)61人和传统式教学组(10班)60人.对两组护生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觉收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传统式教学组,早期接触临床组护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更有兴趣,认为对将来的应用有所启发及沟通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同时有利于提高自身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并感觉收获很大(P〈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临床思维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于一体,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早期接触临床 教学实践 康复护理学 护理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分娩后早期接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产妇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接触,比较这两种方法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母乳喂养量表评分和母乳喂养成功率,与对照组产妇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后采用早期接触,可以显著缩短产妇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使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母乳喂养质量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自然分娩 早期接触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