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浙江台州 318053
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护理中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进行应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常分娩产妇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共选取人员7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则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为实验组,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为94.28%,而且乳汁量评分更高,新生儿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更少,数据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加强泌乳效果,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效果;影响效果
在胎儿分娩后,其接触新环境很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应激反应,新生儿需要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对其机体功能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早期给予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可实现有效的新生儿护理干预效果[1]。因此,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将我院产妇和新生儿作为主要对象,给予其母婴皮肤接触,探究其临床效果。
1患者资料和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的开展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研究人员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生产的正常妊娠产妇,人数为70,为探究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干预效果,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人数为3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岁-34岁,平均年龄为(29.11±4.34)岁,孕周为39-41周。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的为实验组,其中产妇年龄为23岁-33岁,平均年龄为(28.99±4.09)岁,孕周在38周-41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实际需求加强护理工作。
实验组产妇则采用母婴皮肤接触指导,在一般情况下,在新生儿分娩后,5秒钟后,便需要护理人员展开快速的评估工作,将其身体擦干后,放置在母体身上,并要求母亲褪去内衣,选取仰卧位,为新生儿带好帽子,穿上纸尿裤,并根据仰卧位姿势,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胸口前。同时将新生儿的头部放置在母亲的双乳之间,对产妇进行指导,将产妇双手放置在新生儿的臀部和背部位置,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性。在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指导工作,对产妇进行积极鼓励,促进产妇与新生儿进行交流,并展开调查工作,对产妇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主观感受进行了解,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与产妇进行积极沟通,召集家属在教室内为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产妇认识,为产妇树立母乳喂养自信心,并帮助产妇进行及时的乳房按摩,对乳头进行擦洗,促进乳汁分泌,使其坚持夜间挤奶,促进泌乳。从产妇的实际身体情况进行入手,给予产妇合理的饮食指导,避免产妇出现营养不良的影响。在完成护理工作后,护理人员与产妇和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产妇对母婴知识的掌握认识,一旦发现其存在认识偏差则需要给予及时纠正,给予产妇有效讲解,提高产妇的认识,保证科学喂养。
1.3观察指标
对产妇的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进行观察比较。其中泌乳量评分主要为0-3分,无乳汁为0分,泌乳量不足时为1分,泌乳量一般时为2分,泌乳量足够时则为3分。与此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主要内容为啼哭持续时间和啼哭次数等。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 ±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2]。
2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为94.28%,而且泌乳量评分更高,新生儿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更少,组间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产妇情况和新生儿情况比较( ±s)
组别 | 母乳喂养成功率(%) | 泌乳量评分(分) | 啼哭次数(次) | 啼哭持续时间(min) |
实验组(n=35) | 33(94.28) | 2.66±0.87 | 6.55±1.54 | 14.35±2.56 |
对照组(n=35) | 27(7714) | 1.25±0.34 | 13.02±2.00 | 35.40±3.00 |
X2/t | 10.035 | 3.430 | 7.667 | 9.405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新生儿在分娩后,其体内通常会分泌大量的内质激素和儿茶酚胺,导致其不能在第一时间觉醒,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具有不良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报道显示,给予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可促进母子感情的增加,从而促进母乳喂养,而越早给予母婴皮肤接触指导,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可在改善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母婴的行为状态[3]。
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母婴皮肤的接触可促进新生儿体温的恢复,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皮肤较薄,散热速度较快,在给予其皮肤接触护理后,可将新生儿体温进行改善。在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有相关人员尝试将婴皮肤接触进行应用,代替保温台,结果显示效果显著。而且,给予产妇母婴接触指导,可将泌乳量评分进行提高,将母乳喂养率进行提高。在此基础上,早期开展母婴皮肤接触可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环境[4]。将婴儿的啼哭次数降低,减少其啼哭持续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母乳喂养率更高,泌乳量更大,而且婴儿的啼哭次数和持续时间短,与上述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了临床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早期给予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可在将新生儿啼哭问题进行改善的同时,提高母乳喂养率,保证母婴健康,为母婴建立良好关系,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葛蓉.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262-263.
[2]彭丽媛,周文娟.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3):442-443.
[3]周泽娟,林举秀,朱晓然.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9):189-190.
[4]李夏芸.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四川省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干预效果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