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kurtosisimaging,DK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定量参数反映直肠癌组织学特性的优劣。方法:20例直肠癌患者及23例健康志愿者经过3.0T磁共振DKI扫描。扫描参数:采用5个b值(b=0、500、1000、1500、2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场同时取X、Y和Z轴3个方向。健康组与直肠癌组定量参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diffusion,MD)、平均表峰度系数(meankurtosis,MK)、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析。结果:健康组MD、MK及ADC均值分别为1.37×10-3mm2/s、0.96±0.11、(0.76±0.12)×10-3mm2/s,直肠癌组MD、MK及ADC均值分别为(1.10±0.12)×10-3mm2/s、1.22±0.16、(0.60±0.0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直肠癌的MD值具有最大的AUC(0.928),MK值的AUC(0.909)居中,ADC值的AUC最小(0.907)。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支持DKI能反映直肠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其定量参数MD和MK比ADC对直肠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更敏感。

  • 标签: 直肠癌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的可行性和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及肠腔充盈良好的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的可施行率及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及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的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的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 标签: 超声仿真结肠成像 结直肠 可行性 成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7例,均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位于右下叶;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例,不规则形3例;血管重建中7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对诊断肺隔离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隔离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脑功能成像在针灸领域的研究是近10余年来的热点之一,重点在针刺穴位脑效应,如穴位特异性、得气等。近年来,针灸优势病种疗效脑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普遍,本文予以简要介绍。1经络脑功能成像研究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 标签: 脑功能成像 针灸 脑效应 综述
  • 简介:由于传统的影像学技术难以满足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需求,目前亟待开发新的免疫影像学技术来示踪免疫细胞和评价免疫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免疫PET、CT、MRI、光学成像及多模式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虽然基于各种新型探针的免疫成像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需进一步验证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获得可进入临床应用的免疫成像技术。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影像技术 生物探针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内常见肿瘤的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眼内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眼内肿瘤患者65例(67只眼),对患眼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算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并根据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眼内恶性与良性肿瘤之间及几种眼内恶性肿瘤之间应变率比值,从而分析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眼内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65例(67只眼)眼内肿瘤测得的应变率比值分别为:脉络膜黑色素瘤42.27±18.88、脉络膜血管瘤14.40±12.66、脉络膜转移癌50.69±6.20、视网膜母细胞瘤48.28±12.05。应用方差分析对上述肿瘤的应变率比值进行比较,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视网膜母细胞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它们与脉络膜血管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恶性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良性肿瘤脉络膜血管瘤之间硬度有显著差异,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眼内肿瘤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检查方法。

  • 标签: 眼内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 应变率比值
  • 简介: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超声分子成像能监测特定分子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及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肝癌的早期诊断、精确定位及疗效监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分子成像在肝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超声 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在睾丸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3例超声诊断为睾丸扭转的患者声像图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睾丸扭转32例、睾丸破裂1例;高频CDFI诊断符合率为97.0%(32/33)。结论:高频CDFI诊断睾丸扭转的准确率高,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睾丸 扭转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和声弹性成像对52例患者共65个肿块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62.5%(10/16),特异度为71.4%(35/49),准确率为69.2%(45/65);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5.0%(12/16),特异度为93.9%(46/49),准确率为89.2%(58/65)。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P〈0.01)。结论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声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 简介: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elastography,UE)作为超声诊断的最新技术之一,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2]。本文应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比剂剂量优化与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头颈部CTA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65~90m1)与优化剂量(46~50m1)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利用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对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B2组全程血管内浓度曲线波动甚微、形态基本一致,主观判断无明显差异,优化方案组能有效消除头臂静脉高密度伪影干扰,显著提高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16层螺旋CTA对比剂剂量优化方案,能够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颅内静脉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诊断显像
  • 简介:MRI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质子经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信号,其信号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为图像.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的因素,能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力,为大脑功能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中医诊断 针灸学
  • 简介: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针刺镇痛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利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40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冠状动脉DSA,并以此为金标准,评析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结果:所有MS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MSCTA显示97.4%血管的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M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定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1年5月经胃镜榆查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腺癌患者23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53-82岁.平均71岁。23例中贲门癌6例.胃底癌4例.胃体癌6例.胃实癌7例。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部分患者吃饭有哽咽感。同期收集64例正常胃壁表脱弥敞系数(ADC)值。

  • 标签: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与直肠癌患者病理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49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神经及脉管是否受侵及是否存在癌结节;免疫组化包括Ki-67、p53及p21的表达情况。测量49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病灶ADC值(b=800s/mm2)。对不同组别[包括不同分化程度、T1~2对T3~4,N0对N+、环周切缘(-)对(+)、神经侵犯(-)对(+)、脉管癌栓(-)对(+)及癌结节(-)对(+)]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p53及p21表达组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计算Ki-67标记指数(LI)与ADC值的相关系数。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名医师对ADC值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0.775)。本研究中,T1~2组ADC值显著高于T3~4组(P=0.001);N0组ADC值显著高于N+组(P=0.017)。ADC值与Ki-67LI呈负相关(r=-0.31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ADC值在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ADC值与其病理预后因子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物学特性,有望作为直肠癌非创伤性影像生物标记。

  • 标签: 直肠癌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时相对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组,对心动周期的R-R相位30%-90%间期,每间隔5%重建后进行血管分析及评分,获得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并评价不同心率时的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间窗为R-R间期的70%-75%;心率70-79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60%-70%;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40%-50%。左前降支在70%和75%R-R重建时相显示最佳,左回旋支在70%R-R时相显示最佳,而右冠状动脉在50%R-R时相显示最佳。结论: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合理控制心率能够减轻运动伪影,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其中准确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是保证图像质量、准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R-R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