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发生的预测效果。方法:总研究期2021年1月-2023年12月,以皮瓣移植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共筛取100人,以随机数字法对其分组,一组(n=50)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将其作为观察组,一组(n=50)给予常规观察法,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监测方案的实践作用。结果:观察组中,共出现静脉危象4例,红外热成像技术预测准确率100.00%,对照组中,共出现静脉危象6例,常规观察法预测准确率33.33%,(x =4.4444,P<0.05)。结论:在皮瓣移植术患者中引入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更好地进行患者监测,及时发现静脉危象并进行处理,价值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照组A和对照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比较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A头皮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B四肢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启动静脉注射时间,且红外成像光源不会产生辐射和热量,对皮肤无损害,是安全有效的可视化穿刺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且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分别采取室温冲洗液和32-36℃恒温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冲洗时间、冲洗液量等。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尿路感染、血凝快堵管发生率,膀胱冲洗液量、冲洗时间,术后24h膀胱出血率,均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以接近体温的膀胱冲洗液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缩短冲洗时间,减少尿路感染,膀胱出血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结合目前医院广泛运用物流机器人进行耗材管理和运输的现状,探讨采用机器人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日-2019年4月20日这几个月的各手术室耗材配送频率高峰段,比较2018年8月20日-2019年4月20日物流机器人在耗材管理中效果与人工配送在取货时间、送货频次、核查时间、配送正确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可以得出结论应用物流机器人配送手术室耗材,能有效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且配送正确率高,可以满足手术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的最佳温度和速度,以期为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不同的灌肠温度、速度干预分为4组,12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测评疗效相关性指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对温度和速度等的主观感受。结果组1、组3药液保留时间长于组2,组2长于组4;保留时间和医院焦虑、抑郁呈现负相关。组3、组4的温度感觉较好(P<0.05);组2、组4的速度感觉较好(P<0.05)。组3、组4腹痛得分较高,组2、组4即刻便意得分较高(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灌肠以温度37.0~38.9℃、速度10~14mL/min为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应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1日-2023年7月31日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480例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取采集一份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并整理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检出率差异。结果:通过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整理发现:草酸钙结石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碳酸磷灰石,再次为尿酸类结石,构成比最低的结石类型为感染石;另外,全部480例尿路结石患者中有一种结石成分的患者134例(27.92%)、二种结石成分的患者205例(42.71%)、三种结石成分的患者141例(29.38%),最常见的混合性结石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通过比较不同性别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检出率差异发现:男性和女性尿路结石患者的碳酸磷灰石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女性尿路结石患者的碳酸磷灰石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应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的效果显著,该系统能够较为精确且快捷的分析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着促进作用,可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压疮、压疮不同部位的温差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测温仪每天同一时段测量354例骶尾部Ⅱ一Ⅳ期压疮中心温度、压疮边缘温度与旁开5cm正常皮肤温度,计算3个部位的温差。结果不同分期压疮中心、边缘、周边正常皮肤温度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90,P〈0.001),不同分期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29,P=0.009),分期与部位间具有交互作用(F=3.006,P=-0.019),说明不同分期的压疮及压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各期压疮疮面温度均高于正常皮肤温度,认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为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代谢的氧负荷,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压疮治疗中不宜应用热疗设备进行热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2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中西药治疗,后组患者均接受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明显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分别为(5.04±1.24)分、(2.34±1.22)分,排尿症状评分分别为(4.22±1.73)分、(3.05±1.07)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和疼痛情况,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