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夜间节律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节律度分为杓型血压与非杓型血压,所有患者均采用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评价动脉硬化,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非杓型血压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55例(40.7%),杓型血压80例(59.3%)。非杓型血压组baPWV、IMT高于杓型血压组,而ABI值低于杓型血压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可加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检测意义,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脉超声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检出率,进一步对观察组中颈动脉内膜厚度与MRA脑动脉硬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3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硬化检出率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观察组患者中,内-中膜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内-中膜厚度1.2mm患者12,检出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33.3%;内-中膜厚度1.3mm患者10例,检出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50.0%;内-中膜厚度大于1.4mm患者3例,检出动脉硬化3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临床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于颅内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彩超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50例非心血管疾病和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要进行彩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肾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轻度狭窄发生率为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结论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形成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以采用彩超对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常规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动脉旁路术治疗,观察组行腔内介入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5.29±0.68)cm/s、足背动脉中段血流频谱峰值(21.42±3.45)cm/s、踝肱指数(0.86±0.17)均高于对照组的(4.72±0.37)cm/s、(18.42±2.38)cm/s和(0.7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皮肤温度和跛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腔内介入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口服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静治疗,观察组使用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另加活血通脉方剂治疗,均为50例患者,进行一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7.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腘动脉、股动脉以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以及峰值流速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行动脉超声、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5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硬化检出率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36例观察组患者中,内-中膜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0%;内-中膜厚度1.2mm患者14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35.71%;内-中膜厚度1.3mm患者13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38.46%;内-中膜厚度1.4mm患者4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临床颅内动脉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中对疑似患者及早行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可为颅内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脑动脉硬化患者血脂及颅内动脉弹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动脉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TC、TG、LDL-C明显高于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观察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56%),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脑动脉硬化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颅内动脉弹性指标,缓解患者病情。
简介:目的客观评价探讨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昌黎县人民医院20例经DSA肾动脉造影确诊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DSA和CTRA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解剖变异、有无狭窄及进行狭窄程度分级。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DSA确诊狭窄血管25支,CTRA均证明狭窄(未见假阴性),符合率100%;CTRA清楚显示3支副肾动脉,但DSA未显示副肾动脉,在CTRA结果提示下选择性造影成功。结论CTRA作为一种相对无创伤性、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可取代DSA作为疑似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检测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活动性感染情况,探讨hCMV感染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MV-IgM抗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CMV-mRNA的表达.结果: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血清hCMV-IgM抗体阳性率和hCMV25ku蛋白基因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ELISA和RT-PCR法检测体内hCMV-IgM抗体,能够反映患者体内hCMV的近期感染情况.hCMV近期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老年性脑梗死有关,这项研究可能对进一步研究老年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脑动脉硬化患者血脂及颅内动脉弹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动脉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TC、TG、LDL-C明显高于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观察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56%),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脑动脉硬化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颅内动脉弹性指标,缓解患者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外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后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动脉硬化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老年高血压并发动脉硬化的患者124例为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划分,给予参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或者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压变化。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13%,即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比研究组低,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当没有进行分别治疗前,患者组间数据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两组患者分别治疗之后,全部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均得带明显下降,而参照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方面下降幅度均小于研究组患者,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治疗而言,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并降低动脉硬化的各项指标,可具有临床推广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规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西洛他唑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安全性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肾脏出血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分析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肾脏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肾动脉创伤、多囊肾、肾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为7例、5例和4例,对其实施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治疗。经过12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成功实施抄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止血成功率高达100.0%。患者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有患者出现肾区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以及术后发热,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患者症状均在1周后消失。本次研究患者在随访期间均为出现血尿复发,复发率为0%。结论在急性肾脏出血患者实施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能够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抑制疾病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