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主要方法,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该技术对于手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吻合技术要求极高,且完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手术时间较长,尽管机械缝合逐渐进入手术治疗中,但完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还是需要完善。本文通过分析21例UPJO患者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得出此方式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患者肾盂输尿管狭窄。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UPJ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和88%。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减少麻醉时间和费用,减少患者风险,增加耐受性,易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是一种高通量、针对待测核酸中靶序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新技术。该技术仅需20ng/μlDNA,即可通过简单的杂合、连接、PCR扩增及电泳步骤,在同一反应管中对四十多个不同的靶基因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这一技术最先于2002年由荷兰的Schouten等[1]报道。如今短短几年中,该技术已被欧洲、亚洲等几十个实验室采用。迄今为止,已有150多篇不同领域采用该技术方法的报道在重要刊物上发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患者应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堵塞率、留置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应用留置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针堵塞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发生率较低、护患满意度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效果较好,值得在静脉输液操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镜(腹腔镜+输尿管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盏结石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相关指标令人满意,取石率为100%,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双镜(腹腔镜+输尿管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盏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分析胚胎停止发育(以下简称胚胎停育)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探讨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导致胚胎停育与胎儿性别、患者年龄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24例临床诊断为胚胎停育患者的流产绒毛组织,采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与胎儿性别及患者年龄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24例胚胎停育患者中,检出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共68例(20.99%),其中常染色体三体33例(13-三体12例、18-三体6例、21-三体15例),常染色体缺失3例(13-单体1例、21-单体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2例(45-XO15例、47-XXY13例、47-XXX1例、47-XYY3例)。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组间的胎儿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绒毛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平均年龄(32±6)岁]、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平均年龄(34±7)岁]、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组[平均年龄(28±6)岁]3组患者的年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PA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手段,用于检测胚胎停育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胚胎停育与胎儿的性别无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有关,胚胎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的孕妇年龄大于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治疗中应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将我院收治的80例UPJO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以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UPJO的治疗中应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就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护理提供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5年9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择医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原因,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管道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2.40%,低于对照组2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6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1%,(P<0.05)。结论针对性的改进胸外科护理对策,通过重点巡视、注重术后镇痛、加强对家属的宣教等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科室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例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0例患者治疗过程,所有患者均采用VSD负压吸引术治疗。根据冲洗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新型脉冲法,B组采用传统直冲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管道堵塞情况、VSD维持时间、VSD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人均住院费用支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SD期间发生管道堵塞概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VSD持续时间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P<0.05);VSD更换次数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创口愈合时间比较,A组明显短于B组;人均住院费支出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使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管道堵塞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持续引流时间,降低了更换率,加快了患者创面愈合速率,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