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分型的方式来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优势型、溯源、亲缘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给感染源追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此次收集了食品来源VP607株,病人和食物中毒VP480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采取了PFGE基因分析和ERIC基因分析,对感染源追踪,了解其溯源和亲缘关系等情况。结果来自食品来源的607株菌株共分成了10个血清群,有30株无法进行分型,分型率是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来自病人和食物中毒的480株菌株分成了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海产品VP分成了PFGE型29个,病人和食物中毒菌株PFGE型为12个。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采取不同的分型方式来进行VP分型有不同的结果,各自的分型都有其特点,基因分型是具有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高分辨率的分型方式,临床中对副溶血性弧菌溯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针对性用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 -2(I)( IL-2 (I))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 2018 年我院 500 例 住院患者使用 IL-2 (I)的情况 。结果 肿瘤内科 229例( 45.60 %),乳腺外科 94例( 18.80 %),感染内科 50例( 9.60 %);主要适应症为用于恶性肿瘤及肺结核患者提高免疫力。 IL-2 (I)临床应用时主要在配药溶媒及用药疗程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广泛,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结论 我院 注射用重组人 IL-2 (I)存在不足,建议临床人员 按说明书规范、安全 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应用于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浆黏度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为(0.93±0.28)mPa·s,对照组血浆黏度为(1.64±0.59)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选择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症状显著改进,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类风湿免疫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用药治疗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益赛普治疗组则予以常规方法联合益赛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关节肿胀减轻的时间、关节压痛减轻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益赛普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用药治疗组,P<0.05;益赛普治疗组关节肿胀减轻的时间、关节压痛减轻的时间优于常规用药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益赛普治疗组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优于常规用药治疗组,P<0.05。益赛普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用药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美容整形手术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美容整形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加药物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增加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得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频次、镇痛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24h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频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美容整形手术疼痛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的静脉配置方案及稳定性。方法本文主要是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头孢甲肟的含量进行测量,了解在不同的输液中及不同的时间点,对输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头孢甲肟在配置方案3的溶解时间最短,为2min。在配置方案2中的溶解时间最长,为15min,在5%葡萄糖溶液中溶解会产生泡沫。在室内温度25℃的情况下,复方氯化钠、0.9%氯化钠、5%葡萄糖在不同的输液时间中稳定性差异不显著(P>0.05),以0.9%氯化钠的稳定性最强。结论为了确保盐酸头孢甲肟的稳定性,提升溶液的溶解速度及澄清度,需要将其与注射用水相溶解,在加入到输液中,提升盐酸头孢甲肟的溶解性,为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医护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药品。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改良手术体位用物应用于普胸外科侧位手术患者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1月15日—2018年01月15日于我院治疗的普胸外科侧位手术患者的2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行传统侧卧位摆放体位,实验组应用记忆海绵侧卧位垫+侧卧位隧道垫+麻醉架手臂束缚垫摆放体位,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医生满意人数以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体位摆放时间、医生满意人数、并发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手术体位用物能够降低普胸外科侧位手术患者的治疗之中,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MRI检查和CT检查用于诊断膝关节损害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入我院骨科治疗膝关节损伤的10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MRI检查和CT检查来探查患者膝关节的损伤程度,从而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将MRI检查和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并对诊断准确率进行统一判定。结果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将该方式用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应用效果十分显著。结论CT检查判定膝关节损伤,准确率相对较低,难以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MRI检查则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患者膝关节的病理变化情况,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MRI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广泛推广价值,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放疗患者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5例本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所有患者于放疗治疗前,均实施千伏级CBCT扫描,同时与计划CT图像相对比,获取前后、左右、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分析放疗治疗计划对摆位误差与未移床时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前后、左右、头脚误差分别为(-0.04±0.05)cm、(0.12±0.05)cm、(0.13±0.10)cm,通过旋转轴进行分析发现误差分别为(-0.01±0.32)0、(0.56±0.18)0、(0.04±0.30)0。其对于头脚方向来讲,其摆位误差明显大于前后与左右误差。未移床时的大体肿瘤体积剂量为原计划的89.5%、计划靶体积剂量94.7%。当治疗剂量在35-40Gy时,通过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明显减少。结论千伏级CBCT扫描图像引导技术可有效减少肺癌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有效减少计划靶区体积外的位移剂量、同时还可提高计划靶区体积剂量适形度的精准率,从而减少肿瘤计划靶区的外放范围,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92±2.31),低于对照组的(16.72±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30例,显著进步15例,治疗进步3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15例,治疗进步8例,无变化6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为6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选择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用扁桃体电切术和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使用扁桃体电切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脱膜(手术切口上的白膜脱落)的时间及其在术后6h、术后第1d、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时疼痛症状的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术毕至脱膜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后6h、术后第1d、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时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相比,用扁桃体电切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在术后恢复快和疼痛症状轻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用药学服务对其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进行骨科I类切口手术的患者110例,按其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55例患者,干预组在围手术期行以药学服务干预,非干预组不进行药学服务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出现率为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合理用药由于非干预组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通过药学服务对骨科I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可提升手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