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眩晕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风眩晕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评价

郑国书

平江县城关镇卫生院湖南平江414500

摘要:目的: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应用于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浆黏度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为(0.93±0.28)mPa·s,对照组血浆黏度为(1.64±0.59)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选择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症状显著改进,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血浆黏度;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

眩晕即视物时出现眼前发黑或视觉昏花,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临床可表现为恶心、耳鸣、发作性眩晕等症状,内耳迷路积水是导致眩晕的主要病理原因[1]。中风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眩晕症状,其治疗难度较大,随着人们对中医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为了解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为本院67例中风后眩晕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67例患者经过临床病例诊断确诊为中风后眩晕,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药物过敏以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53~72岁,平均年龄(61.8±5.4)岁。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介于52~73岁之间,平均(61.9±5.6)岁。研究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比较,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案中的治疗措施治疗,给于患者盐酸地芬尼多片(生产厂家: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1022358),口服,使用剂量为50mg/次,每天3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其基本方药组成为:柴胡24g、半夏9g、人参9g、炙甘草6g、黄芩9g、大枣4枚、生姜9g。若患者存在痰浊上蒙症状,可加用白术9g、茯苓9g和陈皮9g;伴有气血亏虚的患者可增加黄芪30g、当归6g和葛根12g;肝阳上扰患者可增加加钩藤9g、天麻9g;具有肝肾阴虚症状的患者应增加菟丝子、山茱萸肉、枸杞以及熟地黄各9g;血瘀阻窍的患者应增加川芎、赤芍和桃仁各9g,若患者肝火过旺则可加龙胆草6g和栀子9g。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于早晚服用,持续治疗14d,观察治疗效果。

1.3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变化,将患者血浆黏度变化程度作为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如果患者治疗后眩晕效果未复发,能够独立生活,则评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少,眩晕症状减轻,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则为有效;患者眩晕等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是显效患者与有效患者的总数,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数据录入电脑,并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差异比较用χ2差异,(x±s)代表计量数据,差异用独立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浆黏度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比较[(x±s),mPa·s]

3.讨论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老年群体由于自身机体功能和免疫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眩晕现象,尤其是中风后患者,其发生眩晕的风险更大。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导致脑供血不足,造成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等是导致眩晕症状发生的重要原因[2]。中风后眩晕临床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不仅影响患者正常工作质量,更会对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中风后眩晕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中风后眩晕的治疗,中医认为应以疏肝调气、化痰健脾为主,实施肝脾同治[3]。小柴胡汤最早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充分发挥各药物效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对中风后眩晕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起到扶正祛邪、和解少阳的效果[4]。方中黄芩具有清热解毒和疏肝利胆的功效,柴胡可疏肝调气,大枣、党参以及甘草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生姜与半夏可起到化痰止呕的效果。对痰浊上蒙患者加用白术、茯苓和陈皮等药物治疗,其中陈皮可理气调中,茯苓可健脾养胃,白术能够痰饮眩悸和健脾益气[5]。另外,在方药中添加葛根可健脾养胃和补血益气,枸杞和熟地黄可疏肝利肾,钩藤可抑制肝阳上扰、清热降湿,赤芍可起到活血化瘀和散瘀止痛等功效。由于中风原因复杂,所以在对中风后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药物,通过诸药合用有效提高患者辩证治疗的效果[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措施之上添加小柴胡汤治疗方案,研究结束后,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75.05,证实了研究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说明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中风后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在朱萍等[6]研究中,对8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西医常规针对性治疗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7%,而对照组患者则10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仅有75.0%,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应用于中风后眩晕患者,临床效果有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降低患者血浆黏度,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素贞,陈启斌,李传仁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0(5):104-104,106.

[2]杨芳芳.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132-133.

[3]曹洪涛.小柴胡汤加减合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3):368-370.

[4]齐才晓.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189-190.

[5]邵元欣,吴春丽,王兴臣等.基于“少阳为枢”理论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头痛验案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2):80-82.

[6]陈小中.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