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分析入选对象病理类型、分级及分期情况。结果所有40例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直径范围为3~14cm,平均(7.6±3.4)cm。I型患者低分化率、中分化率及高分化率均明显高于II型患者,P<0.05;I型患者病理I期率、II期率、III期率与II型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型患者IV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头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其他癌细胞间差异性较大,其中病理分型直接与癌细胞分级及分期相关,这种相关可有利于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特征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两者的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乳头状肾癌和12例嫌色细胞癌的CT与MRI影像资料。结果7例嫌色细胞癌行MRI扫描,T1WI上5例为低信号;T2WI上6例为稍高信号;10例嫌色细胞癌行CT或MRI增强扫描,5例为中度强化,5例为轻度强化。6例乳头状肾癌行MRI扫描,T1WI上5例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5例为低信号;5例乳头细胞癌行CT或MRI增强扫描,5例均为轻度强化。结论MRI平扫信号表现结合增强表现有助于鉴别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的诊断。

  • 标签: 肾脏肿瘤 CT MRI 肾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细胞瘤的病理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细胞瘤患者10例,于2013年07月--2017年07月间收治,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予以免疫组化检测,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的胃窦部粘膜下均观察到有肿块,细胞肿瘤呈梭形,肌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排列比较混乱,形式表现为束状、编织状。结论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细胞瘤属于中间性肿瘤,在临床中少见,恶变潜能、复发率较低,主要组成部分为炎症细胞和梭形细胞,临床诊断时需与梭形肿瘤细胞进行鉴别。

  • 标签: 胃粘膜下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正常人40例(80眼)和高度近视50例(94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变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变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随着度数的加深而变薄。鼻、上、下三象限符合这一变化规律,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则随着度数增加而变厚,这一特点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平均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患者的筛查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日-2017年9月30日共计1000名患者,使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500人,其中对对照组患者中250人使用单纯的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另外250人使用单纯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准度。结果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不同,有显著差异(P<0.05);病变级别越高,患者的阳性率就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患者体内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例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的患者中,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均为阳性的患者共有105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的患者共有40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对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P<0.05)。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方式,在目前的宫颈癌诊断及筛查过程中是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宫颈癌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P16^INK4A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在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液基细胞学标本在P16^INK4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993名宫颈炎患者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其中有64例呈不良反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其P16^INK4A表达,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PV表达。结果:P16^INK4A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的阳性率为28.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阳性率为81.8%,鳞状细胞癌(SCC)中的阳性率为100.0%。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上升,P16^INK4A及HR-HPV阳性率均相应增高。结论:P16^INK4A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并与宫颈病变分级及HPV感染高度相关,是筛查液基细胞学组织标本宫颈病变的一个有用指标。

  • 标签: P16^INK4A 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细胞学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35例接受可塑纤维桩修复的对照组和35例接受预成纤维桩修复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34例,修复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修复成功28例,修复成功率为80.00%;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评分(95.39±2.74)分高于对照组的(75.67±3.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更佳,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84颗)口腔修复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8例(42颗)和对照组38例(42颗),对照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桩所需时间(62.13±16.72)min,短于对照组的(104.50±25.64)min,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7.37%,高于对照组68.42%,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26.32%,治疗满意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修复患者,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修复效果良好,可提高修复成功率,缩短修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和认可,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口腔修复患者当中,预成纤维桩或者可塑纤维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收治的74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均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分别给予铸造金属桩修复与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修复,对比双方修复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修复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双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修复材料选择中,选择预成纤维桩或者可塑纤维桩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口腔 预成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修复 可塑纤维桩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8例喉乳头状瘤患儿及家长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气管切开患儿气道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28例患儿中,气管切开患儿11例在院内拔管出院,3例戴气管套管出院,其余患儿呼吸均通畅无憋气,预后效果好。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延长了再次手术的时间。

  • 标签: 喉镜检查 喉肿瘤/治疗/护理 乳头状瘤/治疗/护理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效果可靠的矫治中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凹陷乳头两侧乳晕内设计制作去表皮菱形真皮组织瓣,然后两真皮瓣通过乳头下隧道交叉转移支撑内陷乳头。结果:2006/2008年共治疗双侧先天性乳头内陷2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感觉良好,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不影响乳房功能。结论:本法是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标签: 乳头/畸形 乳腺疾病/外科学 人类 女(雌)性
  • 简介: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HybriMax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00例HPV感染的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β-caten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中的异常表达率较低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L)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均〈0.05);同时,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组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亦较CIN-L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均〈0.05);而CIN-L组与正常组间比较,CSCC组与CIN-H组间比较,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在CIN和CSCC组织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β-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结伦: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异常与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密切相关。

  • 标签: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Β-连环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D1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6月~2017月9月我院经口腔修复的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取预成纤维桩材料治疗,B组采取可塑纤维桩材料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总体满意度、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单颗纤维桩修复时间。结果A组修复有效率为91.51%,显著高于B组(78.95%);A组的总体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B组(81.43%);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B组(22.86%);A组单颗纤维桩修复时间平均为(72.49±16.82)min,明显低于B组(98.25±21.37)min(P<0.05)。结论应用预成纤维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口腔修复 对比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结果本组68例患者通过冷冻切片诊断,结果显示,63例(92.64%)准确,2例(2.94%)误诊,3例(4.42%)延迟诊断。冷冻切片诊断确诊的63例,镜下可见甲状腺背景内异型肿瘤细胞团巢,与四周组织间未见渐进性过渡,57例间质硬化,53例间质浸润或者周围组织浸润,49例呈纤维血管轴心乳头结构,核沟与核内假包涵体明显,有呈柱状或者立方形的肿瘤细胞,可见宽广胞质以及形态不规则且大小不一的核体,另外,13例为砂粒体标本,21例组织标本伴有钙化表现。结论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准确率高,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3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其病理形态。结果①病理分型32例患者中,单纯型14例,构成比为43.8%;伴有浸润性导管癌11例,构成比为34.4%;伴有导管原位癌5例,构成比为15.6%;伴有黏液癌2例,构成比为6.3%。②病灶成分分组及其淋巴结转移情况32例患者的病灶成分分组中,<50%组15例,构成比为46.9%;≥50%组17例,构成比为53.1%。淋巴结转移情况中,<50%组的阳性率为80.0%,≥50%组的阳性率为94.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中,雌激素抗体阳性例数27例,阳性率为84.4%;孕激素受体阳性例数25例,阳性率为78.1%;P53抑癌基因阳性例数26例,阳性率为81.3%;癌基因cerbB2阳性例数18例,阳性率为56.3%。结论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对病理活检、治疗以及随访观察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设计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方案。方法根据甲状腺癌的病灶位置,纳米碳注射部位的选取是关键技术,注射点选取在甲状腺标本上,或注射点选取在中央区软组织,或选取在颈动脉鞘位置附近,较好的淋巴管染色,找到染色的前哨淋巴结进行活检。结果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21例,颈侧区淋巴结无转移者19例,有2例同侧IV区淋巴结有一枚转移,符合率90.4%;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29例,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者29例,符合率100%。结论根据前哨淋巴结能够准确的判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了颈侧区无淋巴结转移而实施了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扩大了手术而造成不必要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前哨淋巴结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