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的价值。 方法 : 在 2017 年 8 月到 2018 年 8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取 4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4 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分析 2 组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参照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发生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速度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速度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速度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联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7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采取上述联合方案作为重点观察方案)和对照组(33例,采取盆底肌功能锻炼作为对照观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均发生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5.8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36%),P<0.05。结论:围绕盆底功能障碍的病程进行与转归,设计具有个体性和对向性的功能锻炼方案开展复健训练的同时,配合肌电刺激疗法,可大大改善病人的盆底肌力,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和其他不良症状发生,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医师推广与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部卫勤基地化训练期间训练伤现状以及原因。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325名参与集训的人员展开调查,了解其出现训练伤的实际情况,并且分析造成训练伤的根本原因。结果:通过对最终的训练伤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各个部位中,下肢受伤的几率最大,发生率达到了15.38%,占总数325的50%,并且在剩余的受伤位置中,腰部、上肢也是发生训练伤比较多的位置,剩余头颈部位、胸腹部位以及其他部位发生的几率相对比较小。同时,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所有的训练项目中,3000米跑训练中造成人员受伤的几率最大,其次为器械训练、蛇形跑训练。其他的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出现训练伤的几率相对比较低。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在实际的训练中,存在多种因素容易导致人员受伤,需要从训练项目内容的选择和规划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在基地化训练期间的比例和强度,保证训练效果的同时,减少人员受伤的情况出现。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训练对特勤人员体能训练的辅助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疗养的1548例特勤疗养人员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体能训练的772例特勤疗养人员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心理训练辅助体能训练的776例特勤疗养人员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特勤疗养人员的身体工作能力和疲劳指数。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身体总工作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综合性疲劳、体力疲劳、活动减少、动力下降、脑力疲劳及总疲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训练可提高特勤人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身体工作能力,降低疲劳指数。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观察了身体功能训练对预防军事训练伤的作用 。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部 2018 年 9 月至 2019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筋骨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通络筋骨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络筋骨散热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67.85% 和53.5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筋骨散外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筋骨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通络筋骨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络筋骨散热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67.85% 和53.5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筋骨散外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