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价值评价

郑碧绒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 0 九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取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4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分析2组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参照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发生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心理护理;盆底康复训练

产妇在生产中极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有关研究显示,为使产妇盆底肌功能尽快恢复,需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并根据产妇的心理情绪,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将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予以提升[1]。现为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的价值作分析。

基本数据与方法

基本数据

在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取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4例。实验组: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为38岁,年龄均值为(29.21±2.14)岁;参照组: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39岁,年龄均值为(29.35±2.25)岁;分析以上48例阴道分娩产妇的基本数据,经对比组间差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48例产妇中,盆底肌力为0级的产妇有16例、盆底肌力为1级的产妇有22例、盆底肌力为2级的产妇为10例。

方法

对参照组阴道分娩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阴道分娩患者行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1)盆底康复训练:指导产妇取半卧位,并在检查前将大小便排净,使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电极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将治疗仪电极送入阴道内部,根据患者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予以针对性盆底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1)将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的频率设置为8~32Hz之间,脉宽控制在20~320us之间,将肌力收缩方法向产妇进行指导,使产妇充分掌握,并对腹部、会阴收缩分开方法予以熟练掌握[2]。(2)在Ⅱ类肌纤维收缩中,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的频率控制在20~80Hz,将脉宽设置在20~320us之间。(3)使用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模块,使产妇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提升。(4)使用A3反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向产妇示范在咳嗽状态下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5)指导产妇进行腹部、会阴收缩训练,并在肛门、尿道、会阴收缩训练中保持5~10s,让产妇放松,每隔5~10s将上述动作进行反复进行,坚持15~30min,每天训练2~3次,连续进行6~8周[3]

心理干预:因大多数产妇均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因此对产妇予以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家庭支持护理:护理人员需与产妇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家属对产妇予以过的呵护、关心,使产妇感觉被重视。(2)知识宣教:使产妇过多的了解盆底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升产妇对于分娩知识的认知度,将心理疑惑予以消除。(3)心理干预:创建良好的就诊环境,保护产妇隐私部位,根据产妇的不良心理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提升产妇的自信心。

判定指标

分析2组阴道分娩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中计量资料用(5dd25c766f747_html_e3f056f8a284ee94.gif )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对其进行相应的T检验和X2检验,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后,对比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用p<0.05表示,证实统计学具有一定意义。

结果

分析2组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参照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1 分析2组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组别

Ⅰ类肌纤维肌电值

Ⅰ类肌纤维疲劳度

Ⅱ类肌纤维肌电值

Ⅱ类肌纤维疲劳度

实验组(n=24)

4.67±2.24

-4.95±0.68

5.36±2.13

-0.52±0.86

参照组(n=24)

3.31±1.73

-5.34±0.66

4.21±1.84

0.08±1.13

t值

2.3540

2.0161

2.0015

2.0699

p值

<0.05

<0.05

<0.05

<0.05

讨论

根据本组研究中对产妇实施盆底肌训练,训练方法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主要指导产妇进行耻骨尾骨肌锻炼,其临床疗效较优[4]。在训练中需注意:对于大多数产妇而言,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情况,会出现一些消极心理,如抑郁、焦虑等,因此在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时,需对产妇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产妇消除不良心理情绪,使产妇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妇在分娩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有利于产妇自身恢复,使产妇盆底肌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5]

本组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参照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为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对其予以盆底肌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相关盆底肌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孙丽梅.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价值评价[J].母婴世界,2017(20):172.

闫向娥.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6(11):77-78.

李华艳.分析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8,5(22):173.

王芳,路彬.盆底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8):125-126.

[5]单小虹,吕慧.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20):183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