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研究意义,P值小于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研究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效果明显,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率发生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社区高血压患者110例,于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用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用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改善明显,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3%)明显低于对照组(1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7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 36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就治疗 6 个月后组间生存质量及血压水平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QO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研究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 SBP 及 DBP 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使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7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 36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就治疗 6 个月后组间生存质量及血压水平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QO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研究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 SBP 及 DBP 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使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7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 36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就治疗 6 个月后组间生存质量及血压水平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QO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研究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 SBP 及 DBP 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使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实施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8月份至2021年4月份,收集50份健康人群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输血检测(一组)和常规盐水检验法进行检测(二组),对两组检验方法所得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组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17例,检出率为34%;二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3例,检出率为6%,一组凝聚细胞查检出率高于二组检出率,两组血液样本组间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作用明显,并且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放射科提升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放射科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 细化考核 , 采取 实际操作以及相应设备的运行和应用 的手段 进行 业务能力考核 ,将放射科从业 医技 人员平均分为自主训练组和专业培训组,自主训练组通过日常放射科器械进行训练,严格要求自身放射影像拍摄质量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并定期维护设备。专业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自主训练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放射器械的运行、保养以及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从而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自主训练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7 分,而专业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6 分,显著高于自主训练组。 结论 医院放射科业务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放射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放射科从业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维修保养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颅底骨折患者为例,所有患者经过确诊为颅底骨折,然后展开回顾性研究,均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后的患者颅底骨折的具体位置。结果:通过常规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57.5%(46/80),有46例患者在常规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96.3%(77/80),有77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19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24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3例,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30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39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8例,由此可见,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颅底骨折,可以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更多的骨折部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而确切的依据。结论: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颅底骨折位置可以大部分准确诊断,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