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都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十分显著,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作探讨。方法选入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23例,将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为对照组10例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13例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15±2)d比对照组(18±3)d短,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92.05±5.72)分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80.61±4.37)分,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比对照组40.0%低,P<0.05。结论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X线在髋臼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120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传统X线检查及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在120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中,CT组检出117例,检出率为97.50%,X线组检出95例,检出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另外CT组检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股骨头后脱位及伴股骨头前缘皮质撕裂骨方面显著高于X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CT扫描在髋臼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方面较X线更具优势,且能对不同的病情进行分型,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髋臼和骨盆骨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选择改良Stoppa入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取于2013年-2016年期间本院收治制定外科手术手段治疗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从中选取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编序,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40,对应手术入路为常规入路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12个月随访,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记录不同手术入路下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所得数据观察组患者具备优越性,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估不同手术入路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备优越性,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对髋臼和骨盆骨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选择改良Stoppa入路方式,在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均对患者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改良Stoppa入路,B组髂腹股沟入路。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0%和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较髂腹股沟入路更加明显,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重建钢板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真骨盆缘完成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患者52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所选对象均接受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重建钢板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手术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低出许多,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愈合时间分别是(159.52±10.23)min、(448.64±25.41)ml和(15.48±2.19)周。结论给予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患者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重建钢板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进行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的208例患者,患者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69.72±12.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30±10.38)分,差异显著(t=9.240,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15.4%显著高于观察组2.0%,差异显著(χ2=10.36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结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护理。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2年11月应用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护理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骨折均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活动较好,颈干角正常或接近正常,无主钉及防旋钉切割穿出。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25例;可9例;优良率83.3%。结论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为今后的功能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病人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运用骨钩辅助复位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39例于我院骨科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资料。骨钩辅助闭合复位17例,有限切开复位22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TAD、螺旋刀片滑动距离、髋关节Harris评分、血管神经损伤等指标。结果平均随访11.8±2.1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螺旋刀片切出等内固定失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钩辅助闭合复位组均显著短于切开复位组(P<0.01)。TAD、螺旋刀片滑移距离、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位不良,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骨钩辅助闭合复位在治疗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能够取得良好疗效,该类患者应优先考虑闭合复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用于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骨折分型分为对照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观察组(外侧壁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每组40例。对患者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骨折分型和外侧壁厚度可影响康复效率,需在临床上区别对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PFNA组54例,DHS组50例,其中PFNA组治疗方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DHS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在随访期间,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优良率达92.2%,DHS组优良率达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方式更优,能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和术中出血,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及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髋关节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各具优缺点,具体还应根据患者手术耐受性、活动能力及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HS和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DHS组和PFNA组,分析比较两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X线透射次数少、住院时间短、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内并发症,骨折复位率及术后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高稳定性、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次数少、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高的优势,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子骨折患者,是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8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半髋置换组开展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髋置换组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相关指标;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全髋置换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和半髋置换组无显著差异,P>0.05;全髋置换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相关指标中,出血和手术耗时多于半髋置换组,但术后疼痛应激低于半髋置换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全髋置换组生存质量优于半髋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效果相仿,虽然全髋手术时间更长且出血更多,但术后疼痛轻且可更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