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结果本组有3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食管病变10例,胃内病变20例,26例位于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平均直径11mm,平均手术时间35min,ESD完整切除率100%;起源于固有肌层4例,平均直径13mm,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中穿孔2例,都位于胃底部,术中予钛夹夹闭,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中安全、有效,可完整切除病变,但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阿司匹林所致胃肠粘膜损伤的干预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就诊的100例阿司匹林用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组1和组2。组1用药期间行常规护理;组2行预防性护理。比较(1)用药护理满意度;(2)胃肠粘膜损伤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后病人生理、情感等生活质量因子的差异。结果(1)组2对比组1用药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2)组2对比组1胃肠粘膜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3)干预前两组生理、情感等生活质量因子相似,P>0.05;干预后组2对比组1生理、情感等生活质量因子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用药过程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可确保用药安全,减少胃肠粘膜损伤发生,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镜活检查出胃癌的检出率及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的常见问题。方法对我科近10年电子内镜活检胃粘膜8100例标本中诊断胃癌的病理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诊断胃癌为502例,检出率为6.19%,年龄25~89岁,其中32例经第二次活检确诊,3例为第三次活检后确诊,1例为第五次(其中第二.三.四次为外院活检)活检确诊,2例为胃切除手术后确诊,1例初诊时漏诊,后经复片后确诊为胃癌;1例初诊为低分化腺癌,后行胃切除手术大标本检查修正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胃镜对胃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虽然胃粘膜活检的病理检查很常见,但实际诊断中的一些问题仍值得总结及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肠道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CT表现以及MR表现。方法抽取因患有胃肠道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而进入我院的3例病例,在分析其临床资料的同时,观察其影像学信息,并且总结患者影像学征象。结果胃肠道管壁弥漫性血管瘤病例消化道系统中多个节段的肠壁组织均会受累,不仅较长节段的管壁组织呈现出不规则性的环形增厚征象,而在肠壁增厚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管腔保持狭窄状。不仅如此,病变组织中还有结节状的钙化影征象、多发点状的钙化影征象出现。结论本病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认识其CT及MR表现,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间新诊断的8例肺MALT淋巴瘤病例。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9.5岁,ⅠE-ⅡE期6例,ⅢE-ⅣE期2例。观察者1例,放疗1例,单纯化疗3例,单纯手术1例,手术+化疗2例。中位随访时间30月,1例单纯手术者疾病进展,其余患者疾病稳定,8例患者均存活。结论肺MALT淋巴瘤通常呈惰性临床进程,但有转化及终身复发风险,应长期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曲肽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大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垂体后叶素治疗,实验组进行奥曲肽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止血率及药物起效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中,2例发生恶心,1例患者发生心悸。对照组中,4例患者剧烈腹痛,3例患者恶心,3例患者腹泻。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与4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24h内止血率为88.0%,对照组24h内止血率为4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起效时间分别为(5.43±2.11)h与(9.80±5.44)h,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大出血的疗效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轻微,可有效缓解患者出血症状,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致口腔粘膜反应护理,以减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致口腔粘膜反应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病人,对临床资料进性回顾性分析。结果一级黏膜反应的3~4天愈合68例,二级粘膜反应者5~7天愈合20例,疼痛减轻3例,三级粘膜反应者的10~14天治愈8例,溃疡面缩小2例,四级粘膜反应者5例疼痛减轻,继续耐受至放射治疗顺利结束。结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采取对口腔黏膜反应进行评估,做好放疗前、中、后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腔黏膜瓣在临床中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在2017年11月—2018年8月时段到我院就诊的7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均行经鼻内镜鼻腔泪膜吻合术进行治疗,随机划分为37例甲组、38例乙组,甲组泪膜粘连瓣与鼻腔黏膜瓣行银夹对夹,乙组切开鼻腔黏膜瓣,形成“Y”形粘膜瓣,并将裸露的骨创面覆盖。统计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甲组为89.19%,经对比分析,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选择鼻腔横“Y”形粘膜瓣的话,能够良好的将裸露的骨创面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吻合口狭窄等不良现象,从而人促进康复,具有可观的推广以及借鉴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露聚糖对口腔粘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粘膜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甘露聚糖肽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3例,有17效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CD3、CD4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D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可有效促进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口腔粘膜疾病的目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辅助七氟醚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中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全麻患者80名,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Ι~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单纯七氟醚组(S组)。S组诱导以静脉输注异丙酚1.5mg/kg、舒芬太尼0.4μg/kg、维库溴胺0.15mg/kg,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以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全麻后插入胃管,在胃管末端接胃二氧化碳张力仪,并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血压。麻醉稳定后通过加大七氟醚吸入浓度行控制性降压,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到达目标值65~75mmHg。T组诱导前30min于两侧足三里和内关予以TEAS诱导并持续到手术结束。每次电刺激持续30min,频率2/100Hz,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度,其间间隔15min。麻醉诱导、维持方式及控制性降压方式同七氟醚组。分别在麻醉前(T0)、达目标MAP后30min(T1)、MAP恢复到基础值时(T2)、MAP恢复到基础值后30min(T3)等时点采动脉血获得动脉血pH值(pHa)、胃粘膜pH(pHi)和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值。同时记录各观察时间点的MAP和心率(heartrate,HR)。结果胃粘膜pHi值组内比较S组,T1比T0显著降低(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与T0无显著差异(P>0.05)。pHi值组间比较T1时间点S组与T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gCO2值组内比较S组,T1比T0显著升高(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与T0无显著差异(P>0.05)。PgCO2值组间比较T1时间点S组与T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组胃粘膜pHi值和PgCO2值分别行组内比较,T1、T2、T3各观察时间点与T0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EAS在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麻醉中可以维持pHi和PgCO2的稳定,具有一定的胃粘膜保护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甲状腺结节开放性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析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却手术时间外,出血量、创面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较小,P<0.05。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者,使用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出血量少,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