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TV1>TV5、V6在正常人群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体检人群心电图分析。结果TV1>TV5、V6者占全部体检人数的0.70%。全部为男性。其中高血压发生率为44%(16人),且均为50岁以上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血管成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采用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关注扫描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4,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我院行CT检查的1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为主要重组方法。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和手术证实为肠扭转。64层螺旋CT表现上述患者均有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现象,液气平面清晰可见,其中有7例为顺时针扭转,6例为逆时针扭转,扭转度数介于180°~420°之间。包括10例回肠扭转、2例空肠扭转和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论64层螺旋CT用于诊断肠扭转时可精确反映扭转程度,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同时可清晰显示出病变形态,是准确判断肠壁血运情况和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4年1月于我院CT室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50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肺动脉,记录下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研究的这150例患者中,有96例被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有19支,叶肺动脉栓塞136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189支,偏心型175支,闭塞型96支,中央型41支,附壁环形型32支。在检测对段和亚段动脉诊断的时候,MRP重组技术要显著地优于其他的后处理方法。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能够有效且直观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位置、栓塞范围及栓塞动脉管腔通畅性等图像,是临床工作中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入我院接受体检的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左主干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全面显示患者冠状动脉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经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救治,针对治疗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救治。结果常规组呼救后到在院前接受救治时间为23.49±12.27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41.67±14.71min;治疗组呼救后到在院前接受救治时间为17.61±6.14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30.71±12.56min;常规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74%,治疗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50%。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发生病情后至接受救治时的时间,降低死亡伤残率,提高救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