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颅脑外伤急性期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将12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入院后均接受颅脑外伤的常规治疗,其中A组另外应用依达拉奉治疗,B组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E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3d、7d和14d三组的血清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MAD指标水平均下降,治疗后7d、14dA、B组的MAD、SOD水平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A、B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C组,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自由基,保护脑神经细胞。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E、琥珀酸亚铁片、维生素C联合治疗月经稀少型月经失调疗效观察,方法88患者均为门诊以“月经量少、周期延长”为就诊症状初诊的病例。随机分组其中45例为初诊病人为观察组,4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30例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和黄体酮治疗(其中因服药服药方法错误或漏服占大多数)三个疗程,无明显疗效,或疗效甚微,停药后症状从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后改用维生素E、琥珀酸亚铁片(速力菲)维生素C,取得和观察组同样疗效。结果45例患者用药时间可随时用药,疗程短,一般两个疗程,疗效显著,后及个别复发,(停药观察时间四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在停药后随访四个月自然怀孕者共有9例。结论维生素E、速力菲维生素V联合月经稀少型月经失调有显著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本院2011.01-2012.01期间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检查深静脉功能情况,总结操作方法及分析影像学资料。结果(1)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较轻,故本组仅2例,表现为浅静脉增粗、扭曲,血流速度缓慢,交通静脉瓣膜影消失,造影剂由浅静脉向远端逆流,由小腿交通静脉向浅静脉逆流,而深静脉正常。(2)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本组有47例,表现为交通静脉扭曲、增粗,无瓣膜显示,深静脉瓣功能正常,显影的静脉血流通过交通静脉流向浅静脉,导致交通静脉与其贯通的浅静脉曲张。(3)交通静脉和深静脉的功能不全,本组有24例,其中深静脉功能不全较严重者9例,表现为深静脉扩张,瓣膜稀少,显示欠佳,其外观失去正常竹节状,而成直筒状扩张改变,显影的静脉血流通过功能不全的瓣膜向远端逆流。结论配合临床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术前检查,为临床手术方法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减少此病复发率,临床意义深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寻找一种准确而又简便易行的Hp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我院并且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的未经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镜检检测幽门螺杆菌(Hp);而观察组则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观察两组检查方法Hp的阳性率,比较其优劣。结果观察组慢性胃炎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的Hp检测阳性率为72.1%,对照组行Giemsa染色法的Hp检测阳性率为51.1%。可见,14C尿素呼气试验的H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镜检法。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Hp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敏感性高、简便易行且检查无创,可作为有慢性胃炎症状和体征患者Hp的常规检查项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10月收治的70例确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儿中,年龄<3岁57例(81.4%),均出现皮疹、发热(100%),易惊53例(75.7%),呕吐24例(34.2%),嗜睡14例(20%),肢体震颤20例(28.5%),心率快、血压高43例(61.4%),白细胞>20.0×109/L,2例(2.8%),>12×109/L,12例(17.1%),血糖升高21例(30%),脑脊液白细胞增高65例(92.8%)X胸片示单、双侧肺野见渗出39例(55.7%),肺水肿1例(1.4%),肺出血1例(1.4%)。脑电图异常48例(68.5%)。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脑沟回增宽、加深25例(35.7%),2例行头颅MRI检查,1例示延髓、右侧颞叶异常信号,考虑脑软化。1例示侧脑室旁白质异常信号。大便病原学检查EV71型阳性43例(61.4%),CA16阳性9例(12.8%)。其他肠道病毒11例(15.7%),阴性7例(10%)。70例患儿均予甘露醇脱水,43例血压高、心率快患儿均予米力农强心,酚妥拉明降血压治疗,其中24例用酚妥拉明控制血压不满意后改为硝普钠降血压,2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69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结论<3岁、肠道病毒71型感染、持续发热、呕吐、肢体抖动、血压升高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尽早行腰穿查脑脊液明确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积极脱水,控制血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简介:导致骨胶原的关节炎(中央情报局)是一个动物模型,它非常在致病和病理类似于人的风湿性关节炎(RA)。证据建议T淋巴细胞或他们的功能的抑制能减轻关节炎的前进。那么arthritogenicT房间受体(TCR)的管理编码病原的TCRV可变区域的可变区域肽或DNA疫苗可以为对自体免疫的疾病设计特定的免疫疗法提供有用信息。热吃惊蛋白质(HSP)有提起antigenicimmunogenicity和HSP70的功能对关节炎有保护的效果。我们以前在中央情报局老鼠的关节表明了病原的占优势的T房间受体V5.2和V8.2clonotypes的存在。在这研究,我们构造了recombinant真核细胞的表示向量pTARGET-TCRV5.2/8.2-HSP70,并且在中央情报局老鼠上评估了他们的保护的效果。保护的效果被注射这些recombinantDNA在中央情报局老鼠观察疫苗,能减轻关节炎索引,减少在浆液的IFN-C和古怪抗体的层次,和增加IL-4的层次。病理学的变化不象在控制中央情报局老鼠观察的那些一样严肃。与二支联合疫苗注射的老鼠比与单个疫苗管理的中央情报局老鼠显示出更好保护的效果。这些结果证明recombinantDNA疫苗pTARGET-TCRV5.2-HSP70和pTARGET-TCRV8.2-HSP70能显著地减轻中央情报局老鼠的关节炎的症状,并且如果这二支疫苗在联合被使用,更好保护的效果能被完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6/E7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1月50例因宫颈疾病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宫颈病变筛查。结果E6/E7mRNA检测方式宫颈疾病检出率为80.0%,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E6/E7mRNA检测方式检测宫颈疾病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6/E7mRNA检测方式对ASC-US分流意义较为明确,能够有效指导阴道镜的合理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对该分类的合理性、可重复性以及临床意义做出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外科手术切除的7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经病理组织学检测,按不同的镜下特征进行分型,并对临床、影像和预后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估。结果胸腺瘤A型3例占4.3%,AB型27例占38.5%,B1型11例占15.7%,B2型14例占20.0%,B3型7例占10.0%;胸腺中分化类癌2例占2.9%;胸腺鳞状细胞癌5例占7.1%;化生性胸腺瘤1例占1.5%。Masaoka分期为Ⅰ期58例占82.9%,Ⅱ期6例占8.6%,Ⅲ期5例占7.1%,Ⅳ期1例占1.4%。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的Masaoka分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004年WHO胸腺肿瘤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合理性。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存在相关性,可以很好地反应胸腺瘤各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对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胸腺瘤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胆囊病变中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并对其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人近年经典病理70例,均属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临床数据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本次调研结果,仅一例患者由于不适应治疗,中转开腹,其他69例患者均他通过LC切除胆囊手术完成治疗。手术时间30~145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5±3.2d。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胆道损伤1例,本次手术患者无死亡,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进行临床治疗中,其优点很多,如创伤面积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所以被临床治疗广泛看好,即便如此,临床治疗中仍会发生一定的并发症,所以在进行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控制手术的规范化操作,保证手术中的关键操作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并正确引导腹腔引流管的预防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内镜以及病理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者1486名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经病理确诊为HGMUE者70例,占4.71%;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平坦型54例,隆起、息肉型16例;病理发现41例胃体腺型,6例幽门腺型及10例胃交界腺型。患者中合并Barrett食管发生率(5.71%)高于无异位症者(1.41%)(P<0.05);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糜烂性胃炎发生率与非HGMUE组患者均无差异(P>0.05)。结论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诊断主要根据内镜下的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临床症状,应引起消化科临床医师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