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KaVoKEY3Laser口腔激光治疗仪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120例(285牙)牙本质过敏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40例、Gluma脱敏剂组40例与激光联合脱敏剂组40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激光联合脱敏剂组患者治疗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同一时间段VAS得分明显低于激光组、Gluma脱敏剂组,P<0.O5。结论对于牙本质过敏症患者给予KaVoKEY3Laser口腔激光治疗仪联合脱敏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激光治疗与单纯脱敏剂治疗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两种脱敏剂治疗老年人因牙龈退缩根面外露引起的牙本质敏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老年患者根面外露的牙本质敏感症52例312颗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6例。治疗组采用BisBlockTM脱敏剂治疗,对照组采用Gluma脱敏剂治疗。评价治疗分即刻、1个月、3个月疗效。结果Gluma及BisBlockTM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有效率分别为94.87%、90.38%;治疗1个月后Gluma组有效率达80.13%,BisBlockTM有效率达85.26%;治疗3个月后,Gluma组有效率为76.28%,BisBlockTM组为81.40%。BisBlockTM组疗效显著,优于Gluma组。结论Gluma脱敏剂即刻效果较好,随着观察期的延长BisBlockTM脱敏剂疗效下降趋势较Gluma脱敏剂缓慢。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序列旋转运动器械ProTaperNext与单支锉往复运动器械Reciproc根管预备后对根管壁牙本质折裂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下颌离体单根管前磨牙60颗,去除牙冠,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膜材料包埋牙根。样本随机分为三组(n=20),对照组不予处理,实验组分为PTN组和REC组,分别采用ProTaperNext以及Reciproc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完成后,与距根尖3mm、6mm、9mm处与垂直于牙长轴将样本切开,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各横截面上根管壁折裂的产生情况。结果PTN组与REC组牙本质微裂的发生率分别为65%、7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器械在距根尖3mm处所引起的牙本质微裂发生率分别为50%、12.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N组和REC组引起根管壁牙本质微裂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镍钛器械在距根尖3mm处所引起的牙本质微裂发生率高于距离根尖6mm及9mm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破骨细胞活性和分化能力的影响,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人原代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体外诱导的人破骨细胞共培养,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能力,MTT法分析破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变化,qRT-PCR检测miR-214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增强破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miR-214的表达水平。结论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能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骨吸收能力,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因此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具有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潜在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小鼠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LigandofreceptoractivatorofNF-JB,RANKL)的表达,观察成骨细胞RANKL/OPG比值的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与结核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合成4条RANKL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用Liopfectamin2000转染成骨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ANKL的表达,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并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RANKL、OPG的表达,观察RANKL/OPG比例的变化,采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技术探讨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对由结核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结果合成的4对siRNA中有一对可使小鼠成骨细胞的RANKLmRNA水平下降80%,蛋白表达下降72%;同时OPG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RANKL/OPG比例明显下调,破骨细胞的生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RNAi沉默RANKL基因表达可显著下调成骨细胞RANKL/OPG的比值,抑制由结核因子所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阳人民医院2011年主动监测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云阳人民医院截至2012年3月8日报告的2011年无细胞百白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年云阳人民医院AEFI监测系统共报告无细胞百白破188例个案(一般反应177例,占94.15%,异常反应7例,均为过敏性皮疹,占3.72%,偶合症4例,占2.13%);188例个案中,≤1岁178例,占94.68%;男女性别比为10385(1.211);反应集中在5-11月份,共135例,占71.81%;发热77例,占40.96%(以中度以下发热为主,共67例,占89.02%),红肿80例,占42.55%(以中度以下红肿为主,共77例,占96.25%),硬结5例,占1.06%(中度以下硬结3例,占60%);接种后<2日内报告个案153例,占81.38%;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至第四针次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308/10万(22/1682)、1722/10万(28/1626)、2311/10万(37/1601)、5817/10万(101/1736),显示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尤其是接种到第三针后),报告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χ2=79.38,P<0.01)。结论云阳人民医院AEFI监测的敏感性尚可,主动监测疫苗反应报告发生率明显高于被动监测疫苗。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接种后2d内,为监测重点,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未超过预期发生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膜早破、难产以及母儿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所收治的胎膜早破病例231例,令选取300例胎膜未破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以及母儿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较而言,前者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后者,出现胎儿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胎膜早破组出现早产、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肺炎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产褥病率方面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之间互为因果,应根据孕周对出现胎膜早破症状的产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或控制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胎膜早破170例做为胎膜早破组,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602例作对照组。对两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产褥病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将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