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东莞外来女性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研究,找出导致PPD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东莞外来女性产后4~6周的产妇6000人,筛选出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数≥13分产妇200人,并进一步进行社会心理学因素调查生活事件量表测定、特质应对方式测定、Lock-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并同时进行生物学因素测定抽血化验FT3、FT4、TSH、E2、P。结果1、东莞外来女性PPD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学因素2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心理学因素中的文化程度(aP)、来莞时间(aP)、家庭收入(bP)、正性事件次数(aP)、夫妻人生观和生物学因素中的TSH、FT4、P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aP<0.05,bP<0.01);2、东莞外来女性PPD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之间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T4和家庭收入有正相关、TSH和丈夫出生地、来莞时间、正性事件刺激量有正相关、TSH和职业、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夫妻人生观有负相关、E2和夫妇讲座及产后讲座的帮助、正性事件次数有正相关、E2和消极应对分有负相关、P和正性事件次数有正相关、P和消极应对分有负相关。(P<0.05-0.002)结论东莞外来女性PPD社会心理学因素和其甲状腺激素和性腺激素有相关性,对进一步推测产后甲状腺疾病和PPD预后有一定价值,建议通过上述的社会心理学因素能够为预防东莞外来女性乃至流动人口多的城市PPD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7月两个月收治的3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下腰痛JOA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是否享有保险、文化程度、疼痛时间等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调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水平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文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享有保险患者与未享有保险患者的疼痛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患者享有保险可以影响患者疼痛水平;患者病程与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于我院门诊复查的10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诊断标准的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并采用SDS和自制的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3%,主要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感到社会对自己的歧视、对家庭的愧疚、担心疾病无法康复、与人交流沟通的恐惧、家庭经济困难、找工作受挫以及担心家庭对自己的失望。结论充分了解导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自信,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分析其社会心理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于2015.3~2016.3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包括普通组与干预组,每组成员35例,前者实行院内一般护理措施,后者调查其社会心理因素并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生存质量及心理情绪。结果普通组心理情绪相关指标评分较低,干预组较高,P<0.05;普通组生存质量评分较低,干预组较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及早分析其社会心理因素,然后制定相关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位脑梗死患者,把其作为心理状态护理的研究对象。把60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把两组患者平均分为30位,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病情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护理后的数据显示当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有效率是9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有效率是75%,两者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有很大的改善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心里护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多年以来的临床观察及对很多的临床纠纷案进行分析总结。从主客观因素进行剖析,并从风险意识、沟通技巧及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运用该方法对某一病人的病程进行认真观察,积极主动的与其进行沟通。对客观资料进行了分析,判断病人发病的诱因及观察发病后的特点,找出患者主要的问题,制定对应的护理计划,并与患者、患者家属及相应的医护人员一起对患者进行护理,达到促了进患者身体康复的目标。结论重病者患者的护理不是简简单单一个技术问题,它还关系到人的心理、行为、习惯、及社会等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服务必须从只由重视病人的身体疾病病变转向兼顾病人的心理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焦虑心理状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27.22±6.69)较低,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例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为43.75%,其中轻度焦虑者占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的比较中,非焦虑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均高于焦虑组,其中两组在主观支持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较差,积极关注并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可降低焦虑的发生,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为心衰患者寻求更好的疾病管理模式。方法对2015年后入院心衰患者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管理,评价心衰患者入院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管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与管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改善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心理社会适应以及辩证施护。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恢复护理的58例脑卒中患者家属,并将其分为29例观察组和29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家属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组患者进行问卷测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社会适应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社会适应要强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发病率为17.24%,对照组患者家属发病率为4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的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10.34%,死亡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31.03%,死亡率为6.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家属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