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内住院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年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低钾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常见病因,及患者肢体瘫痪程度与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低血钾症的主要原因中甲亢例数最多,与其他原因相比,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例数次之。血钾浓度为2.5~2.9mmol/L时,患者例数最多,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着血清钾浓度下降,重度瘫痪人数逐渐增加,<2.5mmol时,重度瘫痪人数最多(100.0%),与其他血清钾浓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肌酸激酶>195(U/L)时,重度瘫痪患者例数显著高于轻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分泌疾病是导致低钾血症的重要诱因,而患者肢体瘫痪程度与血清钾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提示临床治疗中应予以注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自杀死亡分布特征与发生规律,为昆明市自杀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昆明市2013年自杀死因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用EpiData3.0数据录入,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市2013年居民自杀死亡540人,占全死因构成的1.57%,自杀死亡率为10.13/10万。其中男性314人(占60.85%),死亡率为11.44/10万。女性202人(占39.15%),死亡率为7.66/10万。65岁及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为32.75%。城市居民所占比为16.28%,居民占比为83.72%。自杀的居民中,自杀发生于夜晚者最多,占23.64%,以凌晨最少,占8.91%。以农药和刀、绳等工具方式自杀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1.36%和34.69%,以交通事故和火的方式自杀所占比例最低,均为0.19%。自杀发生地点多数在家里有427例,所占比例达(82.75%),其次为农田为17例,所占比(3.29%),工作单位最低为2例,所占比(0.39%)。结论政府和社会仍应高度重视自杀的预防,且预防控制的重点为老年人群及农村居民,管理好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减少自杀工具的易得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省南部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238例食管癌患者中,单一中医证型者156例(占65.55%),具体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痰湿壅盛证型58例(占24.37%)、阴虚阳亢证型50例(占21.01%)、肝火亢盛证型28例(占17.76%)、阴阳两虚证型20例(占8.40%)。兼夹证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中医证型)80例(占33.61%)。不同年龄、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饮酒史以及不同BMI水平的食管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表现为痰湿壅盛证型和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肝火亢盛证型患者中有吸烟史和饮酒史的患者比例明显更高,而肝火亢盛证型患者的平均BMI水平最低。结论食管癌患者以痰湿壅盛证型为主,食管癌患者中医分型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食管癌的中医综合防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分布特征。方法对140例患童814只散光眼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分布、散光度等规律。结果远视、近视、混合散光眼数分别为656只(80.39%)、66只(8.09%)、94只(11.5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远视儿童中,复性散光所占比例最高{66.42%(542/816)},与组内比较,P<0.05。患童近视、远视、混合散光眼的散光度分别主要集中在(0.50~1.00)D、(1.25~2.00)D、(1.25~2.00)D,组内差异均显著。从整体上看,不同类型散光眼的散光度在(1.25~2.00)D范围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探寻学龄前儿童散光规律,可以保证儿童视力的正常发育,还可以尽早预防、治疗弱视,特别是对远视复性散光儿童,对其视功能发育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部位及分布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统计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监测的常见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38例,其中院内感染9例,占23.68%;29例属于社区感染,占76.3%;感染发生部位呼吸道多见。病原菌种类检出率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例、鲍曼不动杆菌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溶血性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粪肠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产气肠杆菌1例、产色葡萄球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并分析得出常见耐药菌标本分布情况、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结果。结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涉及到医疗、护理、药剂、检验等多个学科,需要协同管理好每个环节,才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带来的医院感染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手术病理分布特征,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早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胃癌手术患者的分布特征,并将165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手术)和对照组(开腹手术),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四年间胃癌手术患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夏季发病率最高,但与其他季节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年龄≤40岁的患者(P<0.05),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个数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在发病季节、性别分布、年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均为治疗胃癌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微创手术的痛苦更小,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癌中激素受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化,探讨乳腺癌临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病理确诊为原发浸润性的导管癌患者12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记录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比较患者的ER、PR、e-erbB-2、p53等免疫学指标表达情况。结果年龄越小,淋巴转移率高、病理分期晚。ER、PR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增大而减小(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增大而增大(P<0.05)。PR阳性表达率在低年龄组明显高于高年龄组(P<0.05)。在临床I其期中,ER阳性表达率最高,而PR、c-erbB-2阳性表达率最低。结论乳腺癌是多因素、多阶段发展的结果,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贵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的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与最高病毒载量、年龄、性别及6个月转阴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的HCVRNA及HCV基因分型的数据。结果对284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显示I型131例,占总量的46.1%,非I型153例,占总量的53.87%;HCV基因I型、非I型平均年龄分别为45.0±12.4岁、37.9±10.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布上,不同基因型在男女比例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型女性比例大于非I型;HCV基因不同型的最高病毒量及6个月转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贵阳地区HCV分型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最高病毒载量与6个月转阴率没有相关性,提示了贵阳地区HCV具体分型可能较为复杂,下一步有必要做HCV具体分型的鉴定以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及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阳市活禽市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污染状况,评估贵阳市市民发生人禽流感的风险。方法2010、2011、2012和2013年在全市活禽宰杀销售市场外环境采集笼具擦拭、粪便和污水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FluA、H5、H7、H9核酸。结果2010年采集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607份,FluA阳性179,阳性率为29.49%;2011年采集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368份,FluA阳性82份,阳性率为22.28%;2012年采集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468份,FluA阳性163份,阳性率为34.83%;2013年采集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921份,FluA阳性82份,阳性率为8.90%。3种类型的标本中,污水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笼具擦拭标本,粪便的阳性率较低;各年各季节间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年活禽市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检测均未检测出H7亚型。结论H5和H9亚型是主要的病原体,冬春季节是禽流感病毒的高检出季节,贵阳市活禽市场环境普遍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毒的污染,存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应做好人禽流感的预防和应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和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方法抽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妇科门诊检查的18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观察组)和180例生殖功能正常妇女(对照组)做为研究对象,取所有研究对象宫颈分泌物检测其白带常规,了解其支原体、衣原体和其它生殖道微生物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支原体计数和菌群密集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优势菌构成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致病病原体有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菌群多样性且密集度高,当生殖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则引起疾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统计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7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及年龄层;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特征涉及系统。结果不良反应发生在半小时以内为69例(88.46%),大于半小时9例(11.54%)。共6类22种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类40例(51.28%)、益气扶正类10例(12.82%)、骨科用药5例(6.41%)、其他3例(3.85%)。表现为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分别为36例(46.15%)、14例(17.95%)、13例(16.67%)、7例(8.07%)、4例(5.13%)、2例(2.56%)、2例(2.56%)。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难以完全避免,应使中药注射剂愈加完善,临床医生合理用药,药师加强监测以避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和成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引起的胃炎的病理特征,并进行对比。方法对100例儿童和170例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组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浅表性胃炎,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成人组患萎缩性胃炎的比例逐渐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患者多为轻度炎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两组成人组患者的固有腺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明显多于两组儿童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年龄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和年龄密切相关,患者年龄越小,其病情越轻。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仅表现为炎症程度加重,而且会出现胃黏膜萎缩。
简介:摘要目的在变应性鼻炎1(以下简称AR)临床数据库基础上,探讨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下鼻甲粘膜局部辨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AR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诊照片录入AR数据库,得出整体证型分布规律;依据内窥镜拍摄的下鼻甲粘膜色泽得出局部辨证,然后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72例患者中,虚证以肺气虚寒(29.1%)为多,实证以肺经风热(30.6%)为多;鼻甲粘膜色泽以淡红(34.7%)、偏红(33.3%)和苍白(25%)多见。且中医证型与下鼻甲粘膜局部辨证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中医证型与下鼻甲粘膜局部辨证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