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通过2014—2018年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阳市大雾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贵阳大雾天气在冬季较为频发;一天中夜间1至9时是大雾频发时段,6时达到峰值,夜间大雾的出现占比最大。冬季是大雾天气的高发期,其中1月份无论是雾、大雾、浓雾均是最高的月份(2)较小的风速,充沛的水汽,低压系统的影响是贵阳市大雾天气产生的重要因子。当风速达到1.1~2.7m·s-1的东风,相对湿度在97%~100%,气压在872~881hPa时,贵阳市基准站大雾更易产生。
简介:摘要:利用1961-2018年近60年晋城市5个气象站大雾观测资料,分析晋城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分析,结果表明:晋城市大雾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年大雾日数有明显上升的突变,突变点在1974年;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际分布,主要集中在8—12月。雾生时间在2时到10时,其中8时最高,7时次之;雾消在7时到14时,其中11时最高。大雾维持时间多数在3h以内(60.5%),只有在秋冬季才有出现12h以上的大雾,也仅有1-2%。当地面气温为-1—16℃、相对湿度在85%以上、风速在0—1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
简介:冰害是电网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电线积冰与雾凇和雨凇密切相关。利用1980—2009年河北省142个气象观测站的雾凇、雨凇日数和20个气象站的电线积冰、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及站点海拔高度,以及近年来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和附近区域站同期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采用逐步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雾凇、雨凇和电线积冰的时空分布特征、冰害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构建电线积冰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0—2009年,河北省雾凇和电线积冰日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阶段性变化特征,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为一高峰期,而雨凇日数年变化特征不明显;在空间上,雾凇、雨凇多出现在平原地区,雨凇中心比雾凇中心更偏东。电线积冰与雾凇、雨凇以及站点海拔高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5、0.7606、-0.6018,但仅雾凇日数和站点海拔高度被引入电线积冰日数预报方程。对河北省电线线路冰害事故分析发现,当气温低于3℃时,导线可能出现舞动;导线舞动或冰闪时的相对湿度都在60%以上,舞动时风速大于5m·s~(-1)。
简介:根据2006年1月~2015年1月西安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逐日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近10年的空气质量,并分析其与降水、气压、风速风向、温度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该地十年内空气的质量较好,且等级是以Ⅱ级和Ⅲ级为主,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质量变化的季节变化比年变化幅度大,并大致呈单峰型波动;除去2013—2015年的不完全数据,从2006年开始,AQI值呈下降趋势.西安市十年间AQI均值为86,状况良好;AQI月均值冬季变化最大,秋季变化最小.空气质量与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本站气压呈负相关,与温度、风速都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最大风速的风向有不明显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 利用桂林两江机场1997-2016年20年逐时的能见度、天气现象、气温、场面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对桂林两江机场能见度特征及气象要素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林两江机场平均能见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全年能见度变化分为2个阶段:1月至7月属于上升阶段;7月至12月开始逐步下降。各级能见度出现频率的年际变化均不大,出现的频率随季节的变化较大,夏秋季节出现频率较低,而冬春季节较高。出现频率有明显的日变化,即00时之后降低,08时之后增高,峰值均出现在19至20时。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出现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和累年各月平均气温均呈现反相关,与年平均场面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呈现正相关。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主要是雾和雨。
简介:利用塔中气象站12a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塔中主要气象要素风、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塔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年较差达38℃,空气湿度很小。夜间温度低,日出后气温上升迅速,午后气温最高;3~9月地面风速〉2.0m/s,冬季多在2m/s以下。气压日变幅春〉夏〉秋〉冬;各季相对湿度夜间〉白天,冬季可达60%~70%;地面风速与大气稳定度有关且夜间〈白天。沙尘时气压降低约10hPa且波动大,沙尘暴时气压上升迅速;扬沙、沙尘暴天气夜间气温明显高于典型晴天,相对湿度夜间〉白天,扬沙和沙尘暴时与典型晴天昼间相对湿度相近,夜间多波动且数值要小;沙尘暴发生风速最大可达9.7m/s,该日平均风速为6.2m/s,其它天气夜间风速小于白天。全年地面气象要素的日变化显著,气压日内变化在3hPa以内,气温日较差可达16.2℃,夜间相对湿度约23%~51%,白天相对湿度约25%;夜间地面风速维持在1.5m/s,16~18时风速达3.2m/s。
简介:利用哈尔滨市2014—2016年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及与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a间,哈尔滨空气质量为良级别的天数最多,占47%,达到污染级别的天数占31%,2016年空气质量最佳,优良级别的天数达到284d,占全年78%;春夏季AQI指数较低,秋冬季AQI指数明显偏高,9月空气质量全年最佳,1月空气质量最差;PM2.5是造成哈尔滨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物,其次是PM10、NO2和臭氧8h(O3-8h);AQI与气压之间以正相关为主,秋冬季最为显著;与风速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冬季尤为显著;与气温的关系受到采暖的干扰差异较大,年尺度及秋冬季呈负相关,月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冬季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而5—9月为负相关。
简介:摘要:利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2012至2021年逐时气象数据,研究本场雾的时空分布以及生消时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月都有雾出现,在8月至次年2月易出现雾,1月出现频率最高。2)雾生成时间多在日间01时到09时,消散时间多在04时到10时。持续时间多在1-2小时左右,占总数的51.2%。4月至9月雾持续时间较短,冬季持续时间较长。雾越强且开始时间越早,气温越低,持续时间越长。3)当夜间降温幅度在5℃以上时,雾持续时间大多数在5小时以上,且大多数需升温3℃以上才会消散。发生在冬季的雾消散时升温幅度较其余季节更高,大部分在3℃以上。4)当气象要素有如下变化时易生成雾:a.夜间适度降温,温度的降幅是露点降幅的2倍左右;b.20时的温度露点差在4℃以下且相对湿度在70%以上;c.夜间为静风或风向在160°到200°之间且风速小于等于4米/秒,出现风速减小1-3米/秒;d.之前出现轻雾、降水、烟和霾四种天气现象,当夜间无降水天气现象时,碧空和少云。
简介:基于广西25个气象台站1958-2016年的气象资料,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Lee-Heghinan变异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R/S分析法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广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广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减小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表现出微弱增加趋势;各气象要素分别在1979年、1974年、2011年、2002年和1997年发生变异;各气象要素均表现出多时间尺度耦合的复杂特性,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2a、29a、31a、26a和13a;各气象要素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未来变化趋势将继续与过去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空间上,广西年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