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糜烂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抗宫炎汤联合生肌散宫颈上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生肌散宫颈上药治疗,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抗宫炎汤联合生肌散宫颈上药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8.35±1.25天,对照组患者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13.36±1.31天,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100.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宫炎汤联合生肌散宫颈上药治疗宫颈糜烂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况,同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宫腔注药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采用宫腔注药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5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注药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在继发性宫缩乏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待产的无剖宫产指征但伴有继发性宫缩乏力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未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缩宫素,对比两组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3h出血量。结果对照组总产程时间(378±67.4)min,观察组为(221±51.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20例(33.3%)产妇行剖宫产,而观察组仅有6例(10.0%)产妇行剖宫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3h出血量,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11±41.2)mL、(257±34.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能够明显改善继发性宫缩乏力状况,增大宫缩力度,缩短生产时间,同时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血中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PCNA)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测定两组麻醉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24~48h血浆白细胞6(IL-6)、IL-10比值。结果两组术后24~48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比值在麻醉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IL-6/IL-10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PCNA)组为(3.9±2.7),PCIA组为(10.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PCNA对股骨颈骨折术后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位颈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中颈源性头痛患者采取高位颈神经阻滞治疗,而联合组中患者采取高位颈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颈源性头痛患者于治疗后疾病均有改善,且联合组中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改善情况更好,疾病临床治疗优良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p<0.05。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采取高位颈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积极改善VAS评分情况,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提高手术质量。方法15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按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为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腹腔粘连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子宫切口愈合良好所占比例、术后腹腔无粘连发生率均明显升高,术后腹腔轻度、中度和重度粘连发生率则均明显下降,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开腹困难,出血量大,腹腔粘连程度重,因此应谨慎选择开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