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医院集中招标采购医用耗材的实践状况及优化对策。 方法 :归纳、整理相关文献,探讨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的实践情况,基于此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并于我院进行试验,对比试验前后 1 年内 4 个季度招标采购中医用耗材费用占比。 结果 :我院于 2019 年 1 月开始试用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优化对策,试验后,招标采购中医用耗材费用占比逐渐降低,而第 3 季度、第 4 季度招标采购中医用耗材费用均低于试验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 招标评审问题、采购问题是阻碍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此,就需要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化审查系统,才能 推动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健康发展,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医院医疗用品回收,洗涤,消毒,灭菌,贮存及无菌物品提供等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繁杂的卫生管理任务,它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涉及各个方面,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多数医疗机构都采用“药品加器械”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实践中各种风险因素较多,常易被人们忽视,为此强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优化流程以保证质量控制,提高效率,确保医疗质量和控制院内感染是医院发展中持续不断地需要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布局和设施配置,分析了消毒供应流程优化措施,并且对加强消毒供应质量控制相关措施做了初步探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胸痛患者接受优化急诊护理对改善心理情绪的效果。方法 随机于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取急诊胸痛患者60例为调查对象,遵照双色球法列入两组,即优化组(优化急诊护理)30例和常规组(常规护理)30例。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优化组干预后SAS(34.29±2.61)分、SDS(35.09±2.98)分、抢救时间(24.30±5.19)min,明显小于常规组(41.10±2.95)分、(42.85±3.16)分、(39.22±6.07)min(P<0.05)。优化组的抢救成功率96.67%、生活质量(76.42±5.73)分,明显大于常规组80.00%、(62.09±6.21)分(P<0. 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利于提高急诊工作效率,用于急诊胸痛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缓解心理负担,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患者手术需求也随之上升。麻醉作为手术的关键环节,对老年患者来说风险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患者麻醉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并提出优化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风险管理与优化措施,包括术前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细致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实施风险管理与优化措施在麻醉护理中至关重要。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个性化的麻醉方案、严密的术中监测以及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患者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这些措施对于提高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急性眩晕的病因以及诊断体会。方法:将60例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生询问患者病史并为其实施全面神经系统查体,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实际临床表现进行病情诊断。结果:耳源性眩晕检出率为20%,神经源性眩晕检出率56.67%,全身疾病性眩晕检出率23.33%,神经源性眩晕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40-≤60岁患者发病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60岁年龄段人群存在较高的发病风险,临床应根据患者伴随症状以及临床症状,结合头部CT、颈动脉彩超及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患有脑卒中这一疾病的患者来说,采用社区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的手段来为他们加以护理所能够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 2019年 2月 1日到 2020年 2月 1日这段时间内收治的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当中,采用抽签法的方式随机抽取 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使用电脑小程序将其中 50%的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当中,使用常规的手段进行护理。而将另外 50%的患者分配到研究组当中,使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手段来为患者加以护理,与此同时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组患者的人数各为 6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水平单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接受护理之后,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水平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对照组患者的改善水平则不显著。两组差异十分显著,其中 p小于 0.05。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时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对于出现异常的患儿要进行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总结患儿心律失常类型,分析心律失常发病病因和治疗结果。结果 在86例心律失常患儿中,窦性心律失常18例(20.9%),其中,窦性心动过速(ST)12例(14.0%),窦性心动过缓(SB)6例(7.0%)。异位心律失常患儿66例(76.7%),其中,房性早搏(PAS)34例(39.5%),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室性早搏15例(17.4%),第三是房室传导阻滞9例(10.5%)。然后是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7.0%),相对而言,预激征候群最少,2例(2.3%)。心房扑动1例(1.2%),心房纤颤1例(1.2%)。所有86例患儿中,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ST为主要表现类型。窒息2例,病毒性心肌炎56例,酸中毒2例,以房性早搏为主,其次为室性早搏房性传导阻滞。患儿26例重症感染,包括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所有86例患儿中,17例无症状者未给予治疗,其他69例患儿针对个体情况给予治疗,有63例心律失常消失,4例好转,有2例未见好转。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病因对症治疗。